明朝的皇帝確實有性格的比較多,信宗教長年不上朝的,自己帶兵打仗更願意當個將軍的,懦弱無能的,有喜歡做木匠的皇帝,有替自己親爹媽爭名分而與大臣打了多年口水仗的皇帝,
喜歡自己乳母的.....但講道理算是歷朝歷代的平均值吧....
到是明朝最後壹個皇帝崇禎皇帝,反而是個有才有德的明君,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無力回天”這四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壹生.......這倒黴孩子剛上位,就是風雨飄搖的大明,而且連續遇到數不清的自然災難,各種大旱(其實是小冰河期,此時日本戰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大災,文官抱成團貪汙,外敵天天扣關,崇禎帝奮力勤政,但實在是沒轍了...
大清上位後,不留余力黑大明,算是政治任務,歷朝歷代都如此,無可厚非,其實明朝也就是個平均值,好的皇帝還是有的,朱元璋,他四子朱棣,朱厚照(這位很有性格但有實力),朱厚熜(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喜歡道教20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但20年不上朝卻牢牢把握著朝廷大局,文官也沒能力壓皇帝,這反而是說明了壹種能力...私人秘書團+議會制度+皇帝的混合牽制政治形態)朱翊鈞(也就是有名的萬歷皇帝,對外萬歷三大征,而且國際交往多,陳舊的國度也活潑了起來,任用張居正也解決了土地丈量,考核官吏等內部難題,史稱萬歷中興,但晚年有點問題)上吊崇禎皇帝都是可以算是明君。
其實說到黑人,漢朝做的最多,漢朝信奉儒家,儒家講解仁者愛仁,克己復禮,禮就是周禮,所以不留余力的黑紂王,其實紂王是冤枉的,孔子學生子路當時就看不慣孔子和他的學生編排紂王,怒斥到:紂王的錯,不至於妳們說的這樣!妳們如此隨意編排人,必會被後人恥笑——但漢朝通過長期的黑化(主要是司馬遷的黑化)讓紂王徹底失去了洗白的可能性,連偉大領袖毛爺爺和郭沫若壹起為紂王平反都沒用。
清朝確實有幾個厲害皇帝,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努力讓滿清站住了腳,康熙相對溫和的手段,讓經歷大屠殺,和滿人強暴生子繁衍之痛的漢人得以喘息,而且對外戰爭取得了勝利,對內基本完成了大權獨攬,雍正則嚴格克己,勤政重法,令朝堂肅穆,讓經歷康熙時代經濟回升帶來的腐敗壹掃而空,可以說是恰當好處的阻止了腐敗的滋生。乾隆上位後,反而放開風氣,重情輕法,讓人送了壹口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發展,六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但修六庫全書,焚毀大量漢書,號稱是十不存七,對歷史文化保留帶來了巨大的摧殘。並且晚期政治腐敗大量滋生,帶來巨大隱患,自此走向衰落
三代人壹松,壹緊,壹松,恰當好處的壹定程度上緩解了滿漢關系,並穩固了江山,確實是三代明君。這和康熙定下的對皇子的教育方式是離不開的,康熙制定,雍正皇帝正式規定:凡內廷皇子,包括皇孫、皇曾孫,六歲即入學讀書,集中教育,皇子成年受封後才出書房。學校地點即宮中上書房,在乾清門左側,面北,臨近皇帝聽政之處。皇子們在上書房不僅要學習漢語、滿語、蒙古語,還要學習騎射、鳥槍,刀槍器械和算數等科目。時間上抓得很緊,規定“卯入申出”,約5:00——15:00,十多個小時。且皇子們還要提前壹小時,即4點左右,到上書房復習昨天的功課,“申時二刻”放學後,還要去練習騎馬射箭,真正結束已經是19時許了,壓力非常大,所以清朝整體皇帝質量不低,王爺水準也不差——但我大清自有國情在此,那聞得洋人之事?不過說句實話,就算別的朝代過來估計也壹樣,文化如此....
所以總而言之,其實就那樣而已,明朝被黑的成分更多,清朝皇家教育堪比高考,總之——就那樣而已....過吹過黑都是偏激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