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陶淵明的課外文言文閱讀

陶淵明的課外文言文閱讀

1. 初中學的陶淵明的古文有那些

1、《五柳先生傳》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麽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壹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誌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壹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壹類的人吧?壹邊喝酒壹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誌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2、《歸園田居》

原文: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譯文:

少年時就沒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園生活。

錯誤地陷落在官場的羅網中,壹去十三個年頭。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裏去開荒,固守愚拙,回鄉過田園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後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村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升。

狗在深巷裏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裏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裏面,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3、《飲酒》

原文: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壹樽酒,日夕歡相持。

譯文:

壹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鳥,日暮還在徘徊獨飛。沒找到合適的棲息之處。夜晚叫聲悲切,依依戀戀,不肯遠去。因遇孤生的松樹,收斂翅歸依。寒冷的勁風使萬木雕謝,而松樹獨自不衰老。我像這只飛鳥壹樣,總算找到歸所,千年不相違背。

2. 初中學的陶淵明的古文有那些

1、《五柳先生傳》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麽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

他喜歡讀書,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

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壹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

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誌趣。

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壹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壹類的人吧?壹邊喝酒壹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誌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2、《歸園田居》 原文: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譯文: 少年時就沒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園生活。

錯誤地陷落在官場的羅網中,壹去十三個年頭。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裏去開荒,固守愚拙,回鄉過田園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後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村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升。

狗在深巷裏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裏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裏面,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3、《飲酒》 原文: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壹樽酒,日夕歡相持。

譯文: 壹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鳥,日暮還在徘徊獨飛。沒找到合適的棲息之處。

夜晚叫聲悲切,依依戀戀,不肯遠去。因遇孤生的松樹,收斂翅歸依。

寒冷的勁風使萬木雕謝,而松樹獨自不衰老。我像這只飛鳥壹樣,總算找到歸所,千年不相違背。

3. 陶淵明集的文言文的答案

《〈陶淵明集〉序》閱讀訓練

蕭統

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②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③。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誌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④誌,與道汙隆⑤,孰能如此乎!

(蕭統《〈陶淵明集〉序》)

註:①跡:心跡,內心的真實情況。②跌宕:文章富於變化。③莫之與京:沒有人能超過他。京,大。④篤:堅定。⑤汙隆:沈浮。汙,下降。隆,上升。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跌宕昭彰( )

②不以躬耕為恥( )

11.蕭統高度贊揚了陶淵明的創作和為人,妳同意他的觀點嗎?請結合選文和妳的讀書積累,從其詩、其文或其人的任壹角度發表見解。

《〈陶淵明集〉序》閱讀訓練參考答案

10.①顯著 ②親自

11.從 陶淵明的詩歌、散文或人品的任壹角度來談均可,但必須體現平日讀書積累。觀點可與蕭統相同,也可另有創見,但要做到自圓其說和不偏激。

答案舉例:

①其詩語 言樸素,意境深遠,開創田園詩派。如《飲酒》這首詩,名為飲酒,實則表達自己清靜淡泊的人生態度。其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耐人尋味的佳句。

②其 文語言曉暢,主題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記》,其中虛構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豁然開朗”,“乃不知有漢”,“無人問 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

③其人“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不慕榮利”,不為五鬥米折腰,氣節高潔傲岸,令人敬仰。

:逸風飛揚資源網整理

望采納 謝謝!

4. 寫陶淵明的古文

《五柳先生傳》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

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piáo)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於貧賤,不汲(jí)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先生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它作為(自己的)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便高興得忘了吃飯。(他)天性特別愛好喝酒,家裏窮,不能經常喝到酒。親戚朋友知道他有這種嗜好,有時擺了酒來招呼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壹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去,竟不會(假裝)舍不得。簡陋的居室裏空蕩蕩的,不能遮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飯籃子和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經常寫文章來自我消遣,(從文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誌趣。他從不把得失的東西放在心上,憑這些過完自己的壹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致富。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壹類的人吧?壹邊喝酒壹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誌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時候的百姓吧?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壹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田園詩人、隱逸詩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裏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壹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誌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誌趣。

5. 文言文《陶淵明記》的原文

作品原文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壹,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壹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作品名稱,桃花源記

創作年代,晉末宋初

作品出處,《陶淵明集》

文學體裁,散文

作者,陶淵明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壹天,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壹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壹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裏仿佛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壹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壹片平坦寬廣的土地,壹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壹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裏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裏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裏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裏的人聽說來了這麽壹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麽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壹壹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裏人告辭離開。村裏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裏去,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誌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時間2018-1-26]

6. 課外文言文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文中說陶淵明"好讀書",為什麽"不求甚解"?

2."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忘懷得失,以次自終."

文章從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來寫五柳先生?

1.現代漢語中,“不求甚解”意思是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的了解。在此如果也這樣理解的話,就未免有些斷章取義,有失偏頗了。試想,作為文學大師的陶淵明,總不至於是“不求甚解”罷。分析語句的含義,必須置之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所以,我們只有把它放回原文中,聯系下文內容,貫通起來,方能識其真義。下文接著的語句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說:(讀書)時壹有體會,便高興得廢寢忘食。不難理解,陶淵明讀書重視的是感悟。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意思應該是指陶淵明喜歡讀書,但不追求對字句的穿鑿附會(即不拘泥於對字句的解釋),而重在感悟。後世多有“不求甚解”者,斷章取義,拿此句來做遮羞布,掩蓋其無知的真面目。

2.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壹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翻譯:

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麽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植有五棵柳樹,因此就用“五柳”作為他的別號了。五柳先生安閑沈靜,不好言談,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但不執著於對壹字壹句的瑣細解釋;每當讀書有所領悟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嗜好喝酒,但因為家貧就不能經常得到。親朋好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備酒招待他。他前去飲酒時總是開懷暢飲,直到大醉方休;醉後就向主人告辭,從不以去留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蕩蕩,破舊得連風和太陽都無法遮擋,穿的粗布短衣打滿了補釘,飲食簡陋而且經常短缺,而他卻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寫詩作文章當娛樂,抒發自己的誌趣。他能夠忘掉世俗的得失,只願這樣度過自己的壹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這樣述說自己的丈夫:“不因為處境貧困而終日憂心忡忡,不為了追求富貴而到處奔走鉆營。”推究她所說的話,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婁那樣的人物嗎?飲酒賦詩,滿足自己的誌趣,這不是成了生活在無懷氏、葛天氏時代裏的人了嗎?

7. 寫陶淵明的古文

《晉書·陶潛傳》——“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

祖茂,武昌太守。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

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谷,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

妻子固請種粳。乃使壹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

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

其辭曰……”。

8. 陶淵明集的文言文的答案

《〈陶淵明集〉序》閱讀訓練

蕭統

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②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③。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誌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④誌,與道汙隆⑤,孰能如此乎!

(蕭統《〈陶淵明集〉序》)

註:①跡:心跡,內心的真實情況。②跌宕:文章富於變化。③莫之與京:沒有人能超過他。京,大。④篤:堅定。⑤汙隆:沈浮。汙,下降。隆,上升。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跌宕昭彰( )

②不以躬耕為恥( )

11.蕭統高度贊揚了陶淵明的創作和為人,妳同意他的觀點嗎?請結合選文和妳的讀書積累,從其詩、其文或其人的任壹角度發表見解。

《〈陶淵明集〉序》閱讀訓練參考答案

10.①顯著 ②親自

11.從 陶淵明的詩歌、散文或人品的任壹角度來談均可,但必須體現平日讀書積累。觀點可與蕭統相同,也可另有創見,但要做到自圓其說和不偏激。

答案舉例:

①其詩語 言樸素,意境深遠,開創田園詩派。如《飲酒》這首詩,名為飲酒,實則表達自己清靜淡泊的人生態度。其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耐人尋味的佳句。

②其 文語言曉暢,主題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記》,其中虛構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豁然開朗”,“乃不知有漢”,“無人問 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

③其人“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不慕榮利”,不為五鬥米折腰,氣節高潔傲岸,令人敬仰。

:逸風飛揚資源網整理

望采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