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又名南嶺,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水平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很長壹段時間都是天然屏障,被古代江南的中原稱為“蠻夷之地”。古代統治者總是以武陵為界標劃分行政邊界,所以武陵也是各省區的邊緣。
地質地貌
南嶺是中國著名的帶狀構造帶之壹,其基底是加裏東運動形成的。燕山運動形成穹窿構造和背斜構造,形成南嶺。
核心為花崗巖,上覆地層多為泥盆系硬砂巖和石炭系灰巖,其中硬砂巖多形成尖峰,如毛子峰、象牙仙。而堅硬的砂巖被侵蝕後,花崗巖體完全裸露,往往形成圓山,如騎田嶺、香花嶺等。
東北部和西南部的山脈,如孟珠嶺、都龐嶺和嶽城嶺。或者是正面的,比如大玉嶺;齊天嶺是壹座塊狀的山,山的格局並不清晰,但從宏觀上看,南嶺還是壹座東西向的山。
南嶺地勢不高,海拔只有壹千米(最高峰是嶽城嶺的貓兒山,海拔2142米),地勢比較破碎。孟珠嶺長約130 km,寬約50 km,最高峰馬塘山頂海拔1787 m。都龐嶺海拔800 ~ 1800米,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米。齊天嶺最高峰海拔1570米。山與山之間有山谷,有的是構造斷陷盆地。歷史上,這些山谷是南北交通的主要道路,如嶽城嶺和都龐嶺之間的桂香走廊,桂香鐵路就是沿著山谷修建的。有壹條京廣鐵路穿過騎田嶺東側的山谷。
氣候和水系南嶺阻擋了南北氣流的運動,使南北坡的水熱條件不同,尤其是冬季溫度。如堯山(隸屬南嶺)以北的石平,1年的月平均氣溫為7.5℃,山南樂昌為9.5℃;孟珠嶺以北1江華月平均氣溫為7.3℃,而嶺南連縣高達9.5℃。南嶺山脈之間的山谷和隘口是北方寒潮南侵的通道,所以嶺南在冬季仍能受到寒潮的威脅。
南嶺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由於有跡可循的侵蝕,部分地區的流域已經很低很窄,存在河流切過流域山脊的現象。珠江水量豐富,侵蝕基準面較低,溯源侵蝕有向北發展的趨勢。南嶺降水豐富,年降水量1500 ~ 2000mm。在春天,靜止鋒停留長達2個月,尤其是在春雨中。夏秋之交,臺風暴雨多,冬季鋒面降雨多,降水季節分布均勻。南嶺山區雖然地形高差不大,但氣候還是有垂直差異的。
嶽城嶺
在越城嶺的南面有壹個著名的歷史遺跡靈渠。在東北端,大殘脈經過洛湛鐵路和二廣高速公路,直達衡陽市祁東縣最西端的四明山及其附近的丘陵,與衡山西南端的大殘脈大雲山分開。南面的旗山是嶽城嶺、恒山、陽明山的交界處。西北與八十裏南山(雪峰山南脈)相隔。
東支最大,主幹,最高的是鎮寶鼎。湖南最著名的是黃順峰。中支是帽兒山神帽頂所在的山脈,南至興安榕江鎮,北至新寧縣鎮山鎮西。西支也長。天平山是嶽城嶺和雪峰山的南殘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