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蘇,位於長江下遊,黃海之濱。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全省陸地面積10.26萬平方千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有丘陵錯落。屬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地區,濕潤多雨,四季分明,為著名的魚米之鄉。全省境內河川交錯。水網密布,長江東西橫穿,京杭大運河南北縱貫。太湖和洪澤湖像兩面大明鏡,分別鑲嵌在水鄉江南和蘇北平原。
江蘇是中華民族的文明發源地之壹。具有悠久的歷史。江蘇居民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創造了燦爛的吳文化、漢文化,並且不斷地將它們深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形態。省會南京是中國的六朝古都,有著豐富的歷史積澱。
地理概況
江蘇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長江、淮河下遊,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連安徽,北接山東。境內河川交錯。水網密布,湖泊眾多。海岸線954千米,長江橫穿東西425千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718千米。有淮、沂、沭、泗、秦淮河、蘇北灌溉總渠等大小河流2900多條。全國五大淡水湖中太湖和洪澤湖都在江蘇,此外還有大小湖泊290多個。連雲港雲臺山玉女峰是全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東部臨黃海有近千千米的海岸線,海塗面積達60多萬公頃。
氣候特點
江蘇省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13~16℃。由北而南遞增。作為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的0℃等溫線大致沿淮河、蘇北灌溉總渠壹線通過;7月均溫在26℃以上,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淮河、蘇北灌溉總渠壹線以北,雨季較短,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以南深受梅雨和臺風影響。雨季較長,降水較多,4~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徐淮壹帶在85%以上。
自然資源
江蘇省部分礦產資源儲量豐富,質量較高,在全國具有壹定的地位,如金屬礦產中的鍶、鍺、鉛、鋅;非金屬礦產中的藍晶石、高嶺土、陶土等。江蘇的水資源豐富、土壤類型多樣、土地質量高,氣候條件也很適宜。江蘇的生物資源很豐富,種類繁多,這裏還存在許多世界著名的珍稀瀕危動植物,如麋鹿(人工放養)、丹頂鶴、秤錘樹等。
交通運輸
江蘇是京滬鐵路的重要節點,1968年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使那裏的貨運量有很大增長。目前,江蘇公路裏程已達12萬多千米,內河航運裏程達23000多千米,以南京、鎮江、無錫為中心,航道總長和密度均居全國第壹位;其中。南京有到全國各地的多條航班。而連雲港作為江蘇省的主要海港。承擔著重要的海運任務。
經濟概況
目前江蘇已成為全國工業最發達的省份之壹。江蘇省工業以機械、電子、紡織、石油化工等為支柱產業。並且形成了門類齊全、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體系;鄉鎮企業也異軍突起,產值居全國各省前列。江蘇還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區。是糧、油、棉、薄荷生產基地。江蘇境內的長江水道和京杭運河河段構成全省內河航線的主幹線,航道總裏程居中國第壹,還有近百個吞吐量10萬噸以上的港口;南京、徐州還是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便利的交通加速了江蘇省經濟的發展。
文化習俗
江蘇人口以漢族為主,占全省的99.64%。少數民族人口數量不多。***有26萬人。但55個少數民族齊全,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約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52%,其他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苗族、蒙古族、滿族、土家族。
省會:南京
南京市簡稱寧,是江蘇省轄市,省會駐地,中國七大古都之壹。位於省境西南部。面積6597平方千米。全市轄11區2縣。南京歷史悠久,戰國初期越王勾踐滅吳後在今中華門西南建越城,這是南京歷史上最早的城墻。南京地處長江下遊平原,境內山地、江河、平原交錯。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南京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電子、汽車、化工產品生產在全國位居前列。京滬、寧蕪鐵路在此交會,有60多條公路溝通境內外,南京港是全國最大的內河港。南京已成為華東地區鐵路、公路、空運、管道運輸的樞紐。南京還是全國六大通訊中心之壹、長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壹。
歷史文化名城:蘇州
蘇州市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傍無錫。北依長江。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千米,現轄6個區和5個縣級市,總人口616萬。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京杭運河貫通南北,望虞河、婁江、太浦河等連接東西,太湖、陽澄湖、昆承湖、澱山湖鑲嵌其問。蘇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蘇州是全國重點旅遊城市,古城坐落在水網之中,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
歷史文化名城:徐州
徐州位於江蘇省西北部。我國重要煤炭生產基地。徐州古稱彭城。堯封彭祖於此。稱大彭氏國。夏禹治水時,分全國疆域為九州,徐州即為其中之壹。春秋有彭城邑,戰國時為宋都,項羽亦曾在此建都。徐州自古兵家必爭,是有名的軍事戰略要地。千百年來,圍繞徐州進行的戰爭多達200余次。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兩漢文化遺存十分豐富,其中的漢墓、漢俑、漢畫像石並稱“漢代三絕”。徐州工藝產品如柳琴、皮毛畫、玉雕飲譽中外。沛縣狗肉、東坡回贈肉、珍珠鴨子等傳統名菜名揚海內外。南郊雲龍山更是風景名勝眾多。
歷史文化名城:揚州
揚州市是江蘇省轄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壹。位於省境中部,長江下遊北岸,面積6678平方千米,轄3區1縣,代管3個縣級市。人口453萬,居民以漢族為多。揚州地處長江中下遊平原東端,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平緩傾斜。市境內的主要河流有長江、京杭運河,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揚州工業以機電、紡織、輕工、化工為支柱。主要產品有汽車、船舶、內燃機等。農業較發達,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等。這裏水陸交通便捷,境內河網密布,自古水運就十分發達。境內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有瘦西湖等。
中華門
南京中華門原為南唐都城正南門,因與聚寶山(今雨花臺)相對。所以叫做聚寶門。1931年,改名為中華門。中華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90米。南北長約128米,總面積1.17萬平方米。城屬甕城,前後***有四重,每道墻的正中間都有壹座拱門。各門還有上下啟動的千斤閘(現僅存閘槽和石門臼)。甕城壹***有27個藏兵洞,壹次性可藏入3000個士兵。寬達11米的登城斜坡在甕城的東南墻外都能見到,用磚斜鋪砌的馬道是供載重較大的車馬上下用的。中華門是我國古代防禦性的建築,在世界城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
南京天王府遺址原有兩重。外城太陽城和內城金龍城。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攻陷天京後,火燒天王府,其中只有壹些主要建築被保留了下來,後被擴建為兩江總督衙門。辛亥革命後,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此就任臨時大總統,總統辦公處就設在西花園附近。國民黨統治時期,蔣介石的總統府也在這裏。現存建築有大殿(或稱榮光殿、金龍殿)、暖閣、穿堂、西花園及大殿前東西兩邊的附屬建築。
花果山
花果山位於江蘇連雲港市南雲臺山中麓。原名蒼梧山,亦稱青峰頂,因小說《西遊記》取材於此,故名花果山。其絕頂玉女峰海拔625米。為江蘇最高峰。在雲臺山諸脈***157峰中,花果山尤為有名。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100多處。此外。全國四大觀賞名竹之壹金鑲玉竹,名茶雲霧茶和獼猴桃、人參果、銀杏、板栗等也是花果山的特產。
雨花臺
南京三國東吳時稱雨花臺為瑪瑙崗、石子崗、聚寶山,明、清兩代時景區內的“木末風高”和“雨花說法”分別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和“金陵十八景”之壹。為江南著名風景遊覽勝地。幾個世紀以來,革命先烈們在雨花臺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1950年開始興建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毛澤東親寫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刻於高達6.8米的奠基碑上。
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南京市東郊,坐落在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整個建築群吸取了中國古代建築群的特點,依山勢由南向北逐次上升。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中山陵的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壹陵”。
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面臨秦淮河,以大成殿、明德堂、大成門、尊經閣、古雲樓、崇聖祠、奎星閣及聚星亭等為其主體建築。六朝時,夫子廟周圍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故被稱為“六朝金粉地”。今天南京的夫子廟建築,壹部分為清末重建,壹部分為近年重建。東西坊門所刻“德配天地”和“道貫古今”幾個字是當年曾國藩的手跡。大成殿是專門祭祝孔子的地方,東西有配殿和長廊。殿後是崇聖殿,過去是歷代先賢祠。治山在崇聖殿後,山上有顧亭林祠,山頂上有敬壹亭。夫子廟幾經戰亂,遭到嚴重破壞。新中國成立後被重新修繕,成為南京城南地區文化活動中心。
燕子磯
燕子磯是長江三大名磯之壹,在南京北郊觀音門外。是巖山東北的壹支。山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故得此稱。
“江南第壹山”:惠山
惠山在無錫市,被譽為“江南第壹山”。山峰九曲,蜿蜒如龍。其主峰三茅峰高達328.9米。惠山泉位於惠山東麓。又稱陸子泉,為天下第二泉。唐大歷元年到十二年(766~777年)開鑿。惠山上的寄暢園是江南名園之壹。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初建,新中國成立後多次重修。全園包括兩個部分:東部以水廊為主。西部則以假山樹木為主。全園布置精巧。各種景致壹應俱全。
“東方比薩斜塔”:虎丘山
蘇州虎丘山原名海湧山。春秋時期(前770~前476年)這裏是吳王的行宮。吳王闔閭的遺體就埋葬在這裏。虎丘山上古樹參天,千年古塔隱掩其間,風景秀美。虎丘的第壹座古建築是斷梁殿,建於元代至元四年(1338年),這座建築所有接頭地方的都用木榫,通體沒有壹根鐵釘,因而經久不腐爛。殿內有幾塊刻有虎丘的變遷的石碑。虎丘塔於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創建,又名巖寺塔。1956年進行重修時,在第三層夾層內發現石函、經箱、銅佛、銅鏡、越窯青瓷蓮花碗等大批珍貴文物。虎丘塔有東方比薩斜塔之稱。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現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蘇州園林的園林建築與文人書畫有機地融合在了壹起,使蘇州園林的文化氛圍極為濃厚。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以其意境深遠、藝術高雅、構築精致、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周莊古鎮
周莊現屬昆山市。春秋戰國時,周莊古鎮被稱為搖城,到了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因周迪功以舍宅為寺,被改稱為周莊。周莊面積約0.4平方千米。周莊古鎮的建築以明清時期建築為主。鎮內的河道呈井字形,房屋都依河而建。狹窄迂回曲折的街道,鱗次櫛比的古居,加上臨河錯落的水閣石橋,呈現出壹派江南水鄉特有的韻味。河道上至今還保存著14座元、明、清的古橋梁,其中有國內僅存的橋樓富安橋和國內罕見的雙橋。
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路過蘇州寒山寺時,留有《楓橋夜泊》壹詩。從此寒山寺開始出名。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曾多次被毀壞,也曾多次重修。我們現在看到的寒山寺是清朝末年重建的。包括大殿、藏經樓、楓江樓、鐘樓、碑廊等。寒山寺內黃墻綠樹。幽深莊嚴。
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於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孝陵石人。石獸體量高大,生動粗獷,是明代皇陵石刻中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