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的“龍”和恐龍有什麽區別?

中國的“龍”和恐龍有什麽區別?

中國“龍”和恐龍

在中國,只要壹提到恐龍,人們就會馬上聯想到傳說中的“龍”。中國古籍中有很多關於“龍”的傳說的記載。“龍”是吉祥的神聖象征,相傳“龍”能乘雲破浪;能再次過河真是太好了。中國人崇拜龍,自稱“龍的傳人”。

1.傳說中的中國“龍”

“龍”與“恐龍”常被國人混淆,多來源於“龍”與“龍骨”,也來源於張先生翻譯的“恐龍”。我國地質學先驅張先生在其著作《三靈解》中將傳說中的“龍鳳麒麟”稱為三靈。他認為,在古代,“龍”作為圖騰被氏族社會所推崇,而這種圖騰又打上了動物形象的烙印。

很多古老的傳說,如果用現代嚴謹的自然科學方法來檢驗,多半是似是而非。但有些傳說往往事出有因,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真相。當人類還處於蒙昧時代,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的時候,“無法對某些自然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於是就產生了當時用想象來表達人類征服自然的美好願望的神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113,人民出版社,1972)。

傳說中的“龍”可能就是這樣產生的。古人對風雨等自然現象並不知情,認為有神明掌管。大風大雨的時候,天上的烏雲翻滾,變化很大。這些多變的雲與壹些動物的形狀非常相似。此外,壹些動物對天氣的變化很敏感。除了溫度的變化,他們還經常感受到低頻聲波,所以在大風大雨的時候會煩躁不安。比如蛇就是這樣的動物。民間有句農業諺語“螞蟻搬蛇,溜過馬路,老牛大叫下雨了”。平時人們很少看到蛇,但是下雨的時候,蛇就特別活躍,聚集在水裏。有洪水時,它們會爬樹,有時甚至會發生“蛇災”。蛇的這些生活習性很可能是我們的祖先註意到的。蛇的形象與壹些自然景物相結合,產生了“龍”的形象。畫龍時總有雲,可能與傳說中“龍”的來源有關。

甲骨文中“龍”的形態

這樣的推測也可以從甲骨文中得到證明。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用刀刻在龜甲或牛肩骨上,據說是用來占蔔的。甲骨文中的龍字雖繁且簡,但基本都是以蛇的形象為原型,有的還像生活在現代的鱷魚。隨著歷史的發展,“龍”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關註的焦點是蛇、鱷魚、鹿等幾種現代動物的形象。根據考古資料,龍的歷史用途的形態演變也是由簡單到復雜不斷藝術加工的結果。

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墻上雕刻的四爪金“龍”

在封建社會,統治者為了加強神權,在“真龍”上大做文章,把皇帝比作所謂的“真龍帝”,在皇帝的宮殿裏畫了許多龍。皇帝睡的床叫“龍床”,穿的衣服叫“龍袍”,連皇帝生氣都叫“龍臉大怒”。“龍”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的象征。從漢代開始,“龍”的形象不斷被加工:除了蛇、鱷魚、蜥蜴等爬行動物的造型外,還加入了猛獸的動物形象。龍的裝扮也真的很奇怪:鹿角銀須,蛇形鳳爪,虎目牛鼻,真的成了壹種“四不像”動物。現在我們在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上看到的飛翔的“龍”,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藝術加工的結果。這也說明世界上沒有這樣的“龍”。

既然沒有傳說中的“龍”,那麽世界各地自然博物館裏陳列的恐龍意味著什麽?現在我們來說說什麽是恐龍。

2.古生物學中的“恐龍”

恐龍生活在地球上,還有壹大群已經滅絕的古脊椎動物。最早的恐龍生活在大約2.3億年前的地球上,最後的恐龍在6500萬年前消失。它們在地球上繁衍了大約6543.8+0.5億年。恐龍生活的時代在地球生命進化史上被稱為中生代。

加拿大恐龍科學家d·羅素(D Russell)推測,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其中壹種恐龍可能已經進化成了具有人類智慧的“可怕”形狀。

恐龍是中生代陸生動物的優勢類群,無論是體型範疇還是統治地球的時間跨度,都是地球上最成功的陸生動物。它們有著和鱷魚壹樣的雙孔頭骨,大腦發達,四肢直立,行動敏捷。它們的種類遍布中生代的地球:北美的西北,亞洲的戈壁沙漠(包括內蒙、新疆、蒙古),南美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高原的月亮谷,甚至今天寒冷的阿拉斯加和南極大陸。中生代時期,恐龍統治著地球,所以中生代也是“恐龍時代”。

第壹個用於科學研究的恐龍化石發現於1824。在過去的200年裏,科學界已經確認了至少1000種恐龍。最近的評估顯示,還有三倍多的恐龍沒有被發現。

創造了恐龍這個詞“恐龍”的歐文爵士(Sir Owen),最初來源於希臘語“deinos”(巨大而恐怖)和“Saur”(蜥蜴)。

恐龍這個名字最早是由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在1842年創造的,最早出現在《英國化石爬行動物》壹書中。歐文創造這個名字的時候,主要是想總結壹些當時已經發現的,看起來有點嚇人的古代爬行動物。他稱它們為“可怕的蜥蜴”。因為這個稱號具有誤導性,而且影響深遠,很多人誤以為恐龍是笨拙的龐然大物,但其實有些恐龍非常小,比如鴿子那麽大的小骨贅恐龍;大型恐龍體長可達40米,體重100噸;有些恐龍很敏捷,跑得比馬還快;壹些恐龍有有利的牙齒和鋒利的爪子;有些恐龍穿著骨甲,長著骨刺;壹些恐龍有羽毛。目前,世界上有記錄的恐龍種類有近千種。

劉家峽黃河巨龍,產於蘭州盆地,高度可達10米。

劍龍身體上有壹塊骨板

中國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把恐龍翻譯成恐龍,是因為中國壹直有壹個關於龍的傳說,認為是介殼蟲(蛇、鱷魚、蜥蜴等)的長度。),而希臘語saur翻譯過來就是龍,指的是地質時代的恐龍。

傳說中的“龍”和科學上的“龍”很容易混淆,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科學知識的普及,這種誤解必然會逐漸消除。恐龍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爬行動物的片形目,與現存的蛇、鱷魚、蜥蜴等屬於壹個大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