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壹個問題
福建考生
有缺陷的才是真的。-題字
曾幾何時,我們看到這樣壹則廣告:畫上有壹片綠草地,壹頭牛正在草地上悠閑地吃草。旁白說“提取優質原奶……”畫面轉到了壹個沈重的灰色世界,壹罐罐鐵盒在運轉的流水線上生產。旁白說,“無菌生產車間,全自動管理,上千道檢驗程序……”畫面轉向看似先進的設備。廣告到此為止。
所有的節目都會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後,所以“國家免檢”放在廣告的最後。
誠然,獲得這個稱號並不容易。只有優秀的產品才能獲得國家的信任,才能免檢。所以免檢產品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沒有問題,這也是壹個問題。
有人曾經說過:做壹行就毀了另壹行。在獲得國家的信任後,他們為了利益拋棄了良知。
好壹個“國檢免檢”!真是壹個母親的最佳選擇!當百萬媽媽興高采烈地買下這些奶粉時,陰霾籠罩在她們的頭上。幾年後,嬰兒腎結石病例越來越多,疲憊不堪的媽媽們終於發現了頭上的陰霾,上面驚恐地寫著兩個字:“三鹿。”
當專業人士指出三聚氰胺絕不可能通過檢驗時,媽媽們憤怒了:“什麽1000檢驗程序?哪個國家免檢?”他們的咆哮不能讓他們的孩子恢復健康。名為三鹿的乳白色霧霾環環相扣,籠罩著整個中國。
“我們到底應該吃什麽?國家免檢產品?名牌?哼……”壹位母親笑著說,壹滴眼淚掉了下來。
沒問題也是問題。在這次奶粉風波中,小品牌和洋品牌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正是因為他們不是“免檢”。
獲得免檢稱號後,贏得了巨大的榮譽和群眾的信任,以及作案的便利和事成後更豐厚的利潤。我們再也不能問,“這些老板沒有自己的孩子嗎?”但是經過這次風波,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想想。
所謂樂極生悲。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沒有問題造成的問題比曾經存在過的任何問題都要嚴重。我們想聽到的是“我們還有不足,我們會改進”,而不是“我們沒有問題,請放心”。俗話說“不潔之身,食之不疾。”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我們寧願不懂。虛假的完美讓我們害怕,但我們可以接受有缺陷的東西。
最近國家取消了食品免檢制度。我仿佛聽到壹聲嘆息,悠長而悲傷,令人感動...
這裏的風景很獨特。
天津考生
在我看來,90後和80後、70後沒什麽區別,都要經歷從童年到成年,從青年到成熟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中的每壹段,都是壹段難得的回憶,都是壹路上美麗的風景。
人生的旅程很長。妳只能壹步壹步的把鞋子踩在腳下,哪裏都不能跳過,直接到達下壹站。作為90後的“老大”,在即將開始人生另壹站的時候,總愛懷念年輕時的美好時光;有時候我喜歡成年後對獨立和自由的向往。或許,我們應該時不時的環顧四周,看看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是怎樣的風景。
90後在課堂上,通過吸氧接受素質訓練,提升自己;生活中的90後,用“舶來”和時尚來裝點自己的驕傲。這聽起來可能很悲傷,但這是青少年的真實想法,叛逆而怪異。我們常常用“學道難,難於上青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壓抑和不滿,或者在桌子上劃壹條線“不要為物喜,不要為己悲”,來激勵自己對學習和生活始終保持積極熱情的態度。90後的我們,壹直以為有這樣壹個世界,可以沈迷其中,可以快樂,也堅持認為其他年齡段的人永遠體會不到那種快樂。
生活的碎片裝點著沿途的風景。90後對現在的學習很滿意。從我們第壹次走進陶淵明,到我們第壹次掌握簡單的微積分,我們常常以掌握了壹些我們曾經認為很神秘的東西為榮。當我們面對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時,偶爾會有心魔,也會暗自詛咒,但畢竟明白,他們能讓我們今天變得更強大,因為90後並不是沒有油沒有鹽的石頭。我們常常很懶,會找各種借口當家裏的“皇帝”,但我們不想依偎在父母的懷裏,因為90後不希望被視為長不大的壹代。我們有夢想,我們很沖動。我們總是想跑,但在平坦的路上經常摔倒。我們總覺得前面的路很寬,樹很高,花很亮,風景很美;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忽略了眼前的壹草壹木,其實都是在成長過程中種下的種子,在另壹個地方發芽了。
高考結束後,我們這些90後的大佬們,將會走出那未定義的壹天,可能會被社會逐漸格式化。那時候我們會意外的發現,這個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是多麽的重要。如果妳正處於成長的年紀,請不時停下來看看路邊的花草。因為在人生的路上,成長的季節,這裏的風景是獨壹無二的。
知、行、思
廣東考生
古語有雲:“易有三練,壹練簡單,二練容易,三練不容易”,“易合天地”對於常識來說不也壹樣嗎?我們活在常識裏,“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使用,為了簡單;同壹件事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表現,變化無窮,為變化而變化;常識來源於生活,長期應用不易。所以莊子雲說,“道在排便”。因為常識,因為生活,我們淡定。
老子說,“大象如希望”。正是因為常識對我們來說太習以為常了,所以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就像時間和空間對我們來說太靜態太絕對壹樣。在艾石之前,我們被欺騙了幾千年。於是我們突然明白,雖然常識是普遍的,但我們也要知道它,去做它,去想它。
所謂常識的知識,並不僅僅是衣服為熱而冷的自然反映,而是對自然存在的細致觀察。沒有這個意圖,怎麽會有常識?沒有常識怎麽做?如果妳不做,妳會有麻煩。比如對人來說,知道交通擁堵的時間,不會耽誤約會;比如拿破侖不知道俄羅斯的遼闊,不知道冬天的寒冷,因為俄羅斯的堅壁和荒野,為滑鐵盧戰役埋下了伏筆。
所以出於常識,妳應該知道。
所謂實踐常識,既是知道後的物證,也是生活的必需。我們之所以要知道,要做,是因為知道容易,做起來難。做起來很難,所以做起來很特別。常識是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諸葛會乘勢分天下,劉邦會知楚而強,漢而弱而強。常識的做法是順應自然,與時俱進,所以才能趨利避害,所以才有了漢代的醒世精神。
所以為了常識,去做吧。
至於思考常識,是知行合壹後更高的要求。正是因為常識,我們無形中被忽視,被習慣。但是,世間萬物都是永恒在變的,不適合我們去固守。如果我們堅持我們所擁有的,我們將永遠不會進步。所以,那盤湯說:“新則新之,新則新之”;《趙康》說:“做壹個新公民”;曾子說:“君子盡其能”;因為對常識的思考,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玻爾提出了量子力學。對於歷史來說,30年的改革開放,不就是因為思考和改變意識形態,然後知行合壹,才導致了今天中國的崛起嗎?
“易合天地”正是憑借常識,憑借與常識同行,才維持了壹個古老的文明。但是,無論在生活中還是發展中,不懂得常識就無法進步,沒有常識就無法進步。
所以,我們不妨用子思的“仔細思考,明辨,忠實行動”。對於常識,我們要知道,要行動,要思考,這樣才能擁有平靜的生活,不斷前進。
評論
評論員:胡家軍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編輯
高考閱卷內容以“切題”為第壹考察點。本文圍繞“常識”這壹主題,對“常識”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從“三戒”入手,引出“常識”的三種境界。然後,從如何運用“常識”的三種境界出發,層層論述如何認識、做、思、深化“常識”。相對於很多考生對“常識”的平面理解,考生的理解深度更勝壹籌。
在表達上,本文巧妙地運用了論證技巧,將豐富的材料運用到文章中,論據的運用精準而恰當。全文結構嚴謹,環環相扣,相互照應,融為壹體。文章語言流暢,略帶古典。說這是壹篇有壹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有點誇張。
當然,本文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在使用古語時記憶不夠準確。比如“老子說,‘象欲’”應該是“老子說,‘象欲為形。還有“湯的盤子上的銘文說:‘新則新之,再新則新’”;《趙康》說:“做壹個新公民”;曾子說:“君子盡其能。”原文出自大學,應該是:“唐曰:‘汝新,新而新’;”趙康說:‘做壹個新公民。’詩中說:‘周雖舊國,其生惟新。因此,君子盡其所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考生壹般都會記住古籍的意思。雖然引用不夠準確,但缺陷並不能掩蓋。作者的閱讀視野和文化底蘊還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
不要拿常識當不當飯吃。
廣東考生
如果妳問任何壹個中學生什麽是對數,什麽是洛倫茲定律,什麽是原子核結構,他壹定會把這些東西講清楚,讓妳驚嘆現在的年輕人都是科學家。但是,如果妳找壹個尖子生,問他如果在野外被蛇咬了怎麽辦,他可能會撓頭思考各種化學反應,然後淡淡地對妳說“我不知道”。然後“青菜多少錢壹斤?”我不知道!“被子怎麽疊”“不知道!”“妳怎麽什麽都不知道?”“我不知道!”
這是中國教育的壹個現狀:科學知識抓得很緊,各種奧運辦得風生水起,但常識教育似乎還不夠強。學校的課程包羅萬象,光是“常識”就可以欠缺。所以學生被放在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上,只搞高端知識。今天,中國要想成為壹個強大的國家,就要依靠飛機、大炮、火箭等高科技,所以似乎應該用科技知識“餵”學生。“常識是小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每當看到這些言論,我真的很想發火,大喊“這種說法太可笑了,不要拿常識當不當飯吃!”"
常識是壹門藝術,引導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衣食住行等日常行為都需要常識的指導。現在的我們,洗衣做飯之類的家務都可以由父母來做,各種事情都可以由父母來做,就像不問政事的小皇帝壹樣。但是父母不可能照顧我們壹輩子,我們長大了還是要自己照顧自己。如果連常識都不懂,以後豈不是處處碰壁?還是什麽事都要給父母打電話?而且就算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壹團糟,又怎麽會有學習的心呢?
常識也是科技的基礎。科學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誕生於人們對周圍事物的實踐和探索。牛頓從蘋果落地的常識中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魯班是從樹葉可以切手的常識出發,發明了鋸子。談論高科技而沒有常識,就像蓋壹棟沒有地基的大樓,是不可靠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素質教育體系中加大常識的普及是很有意義的。常識和科技知識都要重視。但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從普通常識中總結出科學規律,或者讓他們大膽質疑常識,不要拘泥於常識。當年的大物理學家伽利略在質疑常識中提出了新的觀點。歷史也證明了他的大膽質疑是正確的。
常識是人生存和科技發展的基礎,對人的意義堪比幹糧。不要把常識當幹糧,用它來“填”學生的腦袋,用它來撐起理科大樓的腰腹!
評論
評論員:鄧玉環,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俗語的局部運用,比喻的巧妙運用,形象生動,引人入勝。把“常識”比作“幹糧”——生存的基本物質,強調的是“常識”的基本本質,題目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
全文以“常識”的成分為主,與題目相關,中心突出,強調普及生活常識的必要性。這篇文章內容豐富。壹開始,它側重於教育中“高端知識”的傳授,忽略了生活中常識普及的現象,呼籲社會不要輕視常識。然後從常識對日常生活的指導,常識是科技的基礎,質疑常識的需要,層層論證,層層深入,結構嚴密,在文末推演。本文最突出的是語言表達生動、形象、自然,有個人見解,感情真摯。
但這篇文章的寫法不夠工整,常識表達不夠準確,部分句子有瑕疵。
我有壹雙隱形的翅膀。
北京考生
聽過《隱形的翅膀》這首歌,旋律很美,歌詞也很美。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壹雙看不見的翅膀,正是有了它們,我們才能帶著希望飛走。對我來說,那雙翅膀就是那些看似沈重的書。有了他們,我才能滿懷夢想,飛向遠方。
清代高潮曾在《夢影》中寫道:“卷中有山川。”沒錯,書中有金屋藏嬌,書中有顏如玉。前輩的話言猶在耳。閱讀是壹個感受的過程。那些書就像壹雙無形的翅膀,帶我來到歷史的長河中,看雲卷雲舒。於是我看到蘇東坡在明月下翩翩起舞,唱著“祝人長久,千裏之外”;我看到梭羅壹個人坐在瓦爾登湖釣了壹天魚,臉上寫不完。我見過千年的帝王將相,也見過千年的興衰。是的,書就像翅膀壹樣,把我的心靈帶出了狹小的窗口,讓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世界,開闊視野,豐富思想。
天意從來不高,人生不可能永遠壹帆風順。當我遭遇挫折時,是書籍,那些無形的翅膀,帶我脫離阻礙,翺翔藍天。比如,當我因為考試成績而感到無助的時候,我會去讀東坡樂府,讓“苦不堪言的人生”這種曠達的樂觀情緒洗去我壓抑的心情;比如,當我和朋友吵架的時候,高山流水的音樂會在我心中響起,提醒我友誼的珍貴;而當我迷茫無助,失去目標的時候,霍金那個寫了時間簡史的堅定身影就會浮現在我面前,讓我重新找到目標。是的,書就像翅膀,讓我擺脫了泥潭的糾纏,找到了人生的目標,直奔美好的天空。
因為對書的癡迷,對寫字塗鴉的癡迷。所以當作家就成了我小自己的壹大夢想。古人雲:“讀書如破萬卷書,寫字如有神。”是啊,如果沒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怎麽能寫出像樣的作品呢?於是,書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壹雙隱形翅膀。它承載著我的夢想,穿越障礙的烏雲,帶我到達夢想的彼岸。
我的耳朵似乎在回憶那熟悉的旋律:我有壹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翔,給我希望。我有壹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向遠方。是的,書是我無形的翅膀,它豐富我的視野,指引我的人生方向,帶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書,我無形的翅膀!
這也是壹種實力。
福建考生
微笑,就像壹條流動的小溪,柔軟而寧靜;微笑,就像掛著的月牙兒,皎潔明亮;微笑,就像挺拔的松樹,正在積蓄各種力量...
如果有壹種力量可以讓人堅持不懈,那就是微笑的力量;如果有壹種力量可以讓人自信,那就是微笑的力量;如果有壹種力量能溫暖人心,那就是微笑的力量!
天崩地裂,地動山搖,高樓大廈瞬間變成壹片瓦礫,許多生命在廢墟下呼救。當解放軍戰士成功將壹個小男孩擡進單(熊)架時,他輕輕壹笑,用沾滿灰塵的左手向戰士們敬禮!這是壹個孩子的微笑,也是災區人民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微笑。它傳達了太多:樂觀堅強的活著,感謝所有關心災區的朋友,我很好!
可能小男孩沒多想。他只知道每天都是陽光燦爛,微笑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
我們喜歡微笑,喜歡上翹的嘴角,喜歡彎曲的弧度,更喜歡它傳遞的力量。
奧運會誌願者總是在任何場合對任何膚色和國籍的人微笑。這既展現了大國的風采,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包容姿態。它在向全世界傳遞壹種力量,壹種擁抱世界的力量!
而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2008笑臉也傳遞著微笑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需要李白那句“笑天出門,我們是蒿人嗎?”不需要“橫刀我笑天,兩昆侖山我留”的血性笑聲;不需要“紅塵中騎公主笑,無人知是荔枝”的紅色笑容...這些笑容要麽過於狂野,要麽過於堅強頑強,要麽魅力十足。我們需要的只是淺淺的微笑。
人們很容易記住溫總理親切的微笑,那是發自內心的自信微笑。面對金融危機,放輕松;面對外國記者的尖銳提問,他還是笑對了。像壹代儒生,待人溫柔。他的笑容不也是壹種力量嗎?這就是笑對生活的力量!
微笑,就像壹個高高舉起的火炬,壹直在世界各地和藍天下傳遞...
當別人幫助妳陷入困境時,妳的微笑是感激的,充滿深情的力量;當有人不小心踩到妳的時候,妳的微笑是包容的力量;當厄運降臨時,妳微笑,微笑變成了壹種強大而勇敢的力量!
如果全世界都充滿愛和微笑,就不會再有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和朝鮮核問題。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主人,將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即微笑作為壹種力量,將傳遞到世界的每壹個角落…
獨壹無二的
上海考生
人們常說,隸書給人太花枝招展的感覺,楷書給人太死板的感覺。聰明的鄭板橋把隸書和行書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板橋體”。歪歪扭扭,錯落有致,真是妙不可言!有人說這種工作“不可或缺,不可或缺”,真的很有道理,我也很贊同。不僅是書法界,我們的社會,不是缺少“鄭板橋”,就是模仿“鄭板橋”的太多了!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板橋”,需要的是創新,而不是泛濫的空殼。
年輕的時候學書法,前期主要是臨摹,剛開始練的很努力;直到後來我才弄清楚。原來學習別人的字體和風格是很難的,尤其是要把那個字體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筆法融為壹體。然而真正的境界在於練出自己的風格,這就更難了。學了很多年,還是沒成氣候。因此,我欽佩像鄭板橋這樣的先驅。但書法界很多自稱“書法家”的人其實和我壹樣尷尬,只是他們的“溫度”比我深。事實上,他們也缺乏自己的“個性”。他們的“描寫”雖然可以形似,但精神並不相似,也驗證了“非此即彼”的道理,不僅書法需要“板橋體”,我們的社會也需要它的註入。
在我們的作文領域,“抄襲”這個詞經常出現。現在書籍泛濫,每個人都是“作家”,每個人都能有壹兩部“作品”。但是,還有大部分的寶藏,真的很尷尬。他們臨摹名家的珍品,收藏了壹本書,卻弄得像什麽都沒有。所以,真正有價值的,有意境的,妳是復制不出來的。不如自己開品牌,自力更生!
再說說最近紅了壹段時間的小沈陽。每個人都被他滑稽的才華所吸引。小沈陽真的是獨壹無二,獨壹無二,但是小沈陽可以有壹個,不可以有兩個。壹是時尚,二是不時尚,這不僅大大降低了它的原創性,也大大降低了整個社會的審美情趣,吃力不討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的社會需要“板橋風格”,需要註入新的活力和更豐富的元素,就像字體壹樣。
“板橋式”不僅有助於社會的發展,也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既不能太招搖,也不能太死板。只有把隸書和行書結合起來,才能做到中庸中立。根據自己的條件,要有創意,塑造獨特的個性。
展望未來,我希望我們的社會會有更多不同的“板橋”,我們都是獨壹無二的,不可復制的。輕松舞出自己的舞臺!
【點評】考生對材料的理解與倡導創新、發展個性的主題緊密相關,說明其具有閱讀和提煉的能力。開頭對楷書和隸書特點的評價,自然引出作文素材,可見其處理素材的能力。正文從“板橋體”的“壹不可二”理論入手,描述了年紀輕輕學書法“描摹”的感受,書寫界的“抄襲”,小沈陽的搞笑新風尚。這個論點,由淺入深,說明他有認識事物的思想素質。
雖然語言表達需要錘煉,但作為考場作文還是難能可貴的。
不要靠近
陜西考生
古語有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時候對這句話很不解。我壹直覺得朋友之間應該是親密的。為什麽他們要“輕如止水”?後來我才知道,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仔細琢磨,會越來越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超脫。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正因為如此,人類成為萬物之靈。也正因為如此,人往往會為了自己的感受而影響對事物的判斷。所以,“淡如止水”也是壹種境界:真正高尚的人,是不屑酒肉之交,只追求清淡理性的交往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太強烈的感情或親近會像霧壹樣遮住妳的眼睛,妳對事物的理解和判斷必然會受到影響。偏見和偏袒也由此而來。面對矛盾和選擇,如果只是想維持那種親密關系,就會導致我們的片面性和錯誤。
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偉大的革命導師,壹個是窮人,壹個是商人。馬克思的小女兒因病去世,他沒有錢為她舉行葬禮。即便如此,他也從未向他的朋友恩格斯尋求任何經濟上的幫助。然而這樣的友誼卻持續了幾十年,成為壹段佳話。這種偉大友誼的背後,是兩位偉人對正義、平等、真誠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們對人生的追求。
“勿近”這句話其實並不是警告人們不要靠近,而是壹種長期而深刻的提醒。提醒我們保持壹點距離,享受這種距離帶來的美好。這樣的距離並沒有真正的割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而是通過壹段距離留下了揣測和冷靜的空間,留下了平和的面孔和公平的理解。
從小時候對父母的盲目崇拜,覺得大人說的都是對的。直到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其實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也隨著所謂的“距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正是在這種變化中,我們走向成熟。
“勿近”,要有這樣壹種淡泊如水的清醒明徹,靈魂才能沐浴在平靜的微風中,成就自己的智慧與高貴!
點評:聽壹聽,唱壹唱新楊柳枝。
黑格爾曾說:“距離產生美。”這句名言被無數評論家用過,但本文作者從另壹個角度重新詮釋了它的含義。
文章的觀點非常明確(標題“勿近勿近”也有明確概括),警示人們在交往時要遵守“淡如水”的原則,因為“過於強烈的感情或親近會像霧壹樣遮住眼睛”。對老話的解讀準確恰當,輔以馬克思恩格斯偉大友誼的例子,高度濃縮了他應用的深刻哲理。討論不是武斷的,而是反復的推理。從自己的經歷和認知到理性分析,可見作者對問題的把握和解決能力,思路清晰流暢。文章的語言也清新自然,表現出了駕馭文字的能力。
用人唯親,任人唯賢。
陜西考生
情感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情感親近的距離會對事物認識的對錯產生很大的影響。
《韓非子》中的壹則寓言,就是用感情來理解和判斷事物的典型例子。富人家的墻被雨水損壞了。他的兒子和鄰居家的壹個老人勸他把墻修好,以防被盜。結果丟了東西後,他懷疑是鄰居家的老人偷的,覺得兒子聰明。很簡單,他的兒子和他有血緣關系。因深愛兒子,認為兒子不可捉摸,懷疑老鄰居是小偷。可見他判斷事物不是以事物本身為標準,而是以感覺為標準。重感情而不理性思考,是他對事物產生誤解的根本原因。
現代有沒有韓非子筆下的“有錢人”?是啊!比如在幹部任用上,出現了“任人唯親”的弊端。有些領導在任用下屬時,不考慮是否有才能,而是考慮是否親近自己,這樣就可以把壹些無良無能的人混進幹部隊伍。正所謂“壹人得道,雞犬升天。”真正有抱負和才華的人被拒之門外。
古往今來,情感高於理性的情況並不少見,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古時候有壹個賢明的大臣,深得君主的信任。君主主要推薦了壹個可以幫助他處理國家事務的人。他出人意料地推薦了壹個與他有仇的人才。蠻子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官員。他居然把跟了他很多年沒做過錯事的高柱給辭退了。原因是高對自己的過錯只字不提。他們都是人,有普通人的感情。但他們在為國家選拔人才時,沒有被感情左右,做出了理性的選擇。如果當今社會的領導人,在任用幹部、選拔人才的時候,能夠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壹位,少壹些情緒化,多壹些理性的思考,像古代的這位賢臣、蠻子,我們黨的幹部也許會更加純潔,人民和國家的利益也會更有保障。
情緒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但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夠根據事物本身,在理性的指導下認識事物,處理問題,就壹定能夠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
點評:古今對比,以事實為依據。
有了對比,美與醜都看到了;善用對比、褒貶;巧妙運用對比,詞近意遠,對比鮮明,不失為壹種好的寫法。這篇文章結構簡單明了,不拘泥於常規思維,只抓“對比”來做文章。駁斥了“有錢人”憑感覺認識判斷事物的寓言與當今幹部任用中任人唯親的類比。對比古代姜子任人唯親和今天幹部任人唯親,呼籲人事任用公平公正!古今對比、類比、正反對比,對比手法的運用多變而靈活,這是本文的壹大特色。同時緊扣給定材料,列舉材料,也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