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的拼音:sì。
1、聲母:s,韻母:i,聲調:第四聲。拼音:sì,字碼:5DF3,五筆:NNGN,倉頡:RU,鄭碼:YYB,字級:壹級字(編號:0062),平水韻:上聲·四紙,註音:ㄙˋ、ㄧˇ,結構:單壹結構(獨體字),總筆畫:3畫,四角碼:7771?,造字法:象形字。
2、釋義:地支的第六位。巳時,舊時記時法,相當於九點到十壹點。
3、組詞:巳時、巳牌、除巳、三巳、上巳、辛巳、元巳、吉巳、癸巳、辰巳、建巳月、己巳時。
造句如下:
1、實際上,現在的清明節包括了上巳、寒食、清明三個節日,其中,上巳節即農歷三月三,是上古已有的“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2、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3、每當“上巳”之日,京城長安萬民空巷,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城東灞水或浐水之濱,祓除不祥
4、據古籍記載,“祭上巳”的活動早在秦漢之前就有了,人們在農歷三月上旬巳日浴於水濱、舉行祓除的祭祀,是古人春季驅邪祛瘟、衛生保健的壹種古俗。
擴展資料:
1、巳時[sìshí]釋義:舊式計時法指上午九點鐘到十壹點鐘的時間。
2、巳牌[sìpái]釋義:上午九時至十壹時。古代把壹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子醜寅卯等十二支表示。官府在衙門前掛牌報時,故稱某時為某牌。
3、除巳[chúsì]釋義:指農歷三月上巳節。舊俗於此日祓除不潔,故稱。
4、三巳[sānsì]釋義:即上巳。原指農歷三月第壹個巳日,魏以後專指農歷的三月初三日。
5、上巳[shàngsì]釋義:舊時節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