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字成語幫助什麽

四字成語幫助什麽

1. 關於幫助 四字成語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奔走之友 指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出處:《後漢書·黨錮傳·何顒》:“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

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打抱不平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壹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裏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妳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壹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壹墓記》:“君以壹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

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壹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

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於施舍。 急公好義 急:急於。

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急人之困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急人之難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

指患難時互相關心幫助。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吊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苦。” 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

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壹個報冤仇稱了子胥,壹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

濟弱扶傾 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妳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壹百壹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將順其美 將順:隨勢相助。

美:好事,美德。順勢相助,成全美事。

亦作“順從其美”。 解囊相助 囊:口袋。

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但見個貧的呵,我早則傾囊兒資助。”

明·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嶽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為王所式憑。” 借交報仇 幫助別人報仇。

出處:《史記·郭解列傳》:“(解)以軀借交報仇。” 借客報仇 幫助別人報仇。

出處:《漢書·朱雲傳》:“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 矜貧救厄 矜:憐憫。

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壹藥,矜貧救厄是壹藥。”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於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救難解危 幫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難。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慷慨解囊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仗義 仗義:講義氣。為了講情誼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妳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裏喜歡,只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什麽樣的人。” 樂善好施 樂:好,喜歡。

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樂善好義 指樂於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壹切眾生。” 普濟群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

2. 幫助朋友的四字成語是什麽

(1)義結金蘭 (2) 血濃於水 (3)寸草春暉 (4)範張雞黍

(5)北風之戀 (6)比翼雙飛 (7)碧海青天 (8)恨相知晚

(9)莫逆之交 (10)情投意合 (11)琴瑟之好

(12)含情脈脈 (13)如手如足 (14)如膠似漆

(15)深情厚誼 (16)水 *** 融 (17)手足之情

(18)溫情脈脈 (19)相親相愛 (20)心心相印

(21)壹往情深 (22)壹唱壹和 (23)誼切苔岑

(24)張敞畫眉 (25)海誓山盟 (26)流水桃花

(27)天長地久 (28)至死靡它 (29)淡水交情

(30)情深潭水 (31)桃花潭水 (32)地久天長

(33)舉案齊眉 (34)患難之交 (35)刎頸之交

(36)戀戀不舍 (37)兩肋插刀 (38)肝腦塗地

(39)依依惜別 (40)難舍難分 (41)生死之交

(42)誌同道合 (43)舐犢情深 (44)患難之交

(45)情同骨肉 (46)情投意合 (47)貧賤之交

(48)深情厚誼 (49)骨肉至親 (50)骨肉相連

3. 有關幫助的四字詞語

關於幫助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愛莫能助:愛:愛惜;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愛莫之助:愛:愛惜;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幫虎吃食: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抱打不平: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壹方。

標同伐異:標:標榜;伐:聲討。幫助意見相同的人,排斥意見不同的人。

不無小補:補:補助,補益。多少有壹點益處或多少有壹點幫助。

財成輔相:指抑制其過,補救其缺,幫助其完成。

出謀獻策:出主意、想對策來幫助解決問題。

春風風人:風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及時給人教益和幫助。

春風風人,夏雨雨人:春風:春天的和風;風:吹人。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夏天的雨水滋養人。比喻幫助了別人,人家也會給予回報。

春風夏雨:春風和煦,夏雨滋潤,足以養育萬物。常比喻及時給人以教益和幫助。

從壁上觀:壁:壁壘。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站在壹旁看著,不動手幫助。

打抱不平: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壹方。

單槍匹馬:原指打仗時壹個人上陣。比喻行動沒人幫助。

道義之交: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得道多助:指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人的幫助。

4. 誰知道兩個比喻型的四字成語求大神幫助..

洪水猛獸,濁浪滔天,洪水四溢,洪水肆虐,洪流滾滾~~~成語壹般都可從“源”和“流”兩個方面找到書證.“源”是成語的出處,“流”是成語的語型和含義的衍變.“源”和“流”的關系,以成語書證時代的早晚來確定.早者為“源”,晚者為“流”.同時,還要看兩個書證之間有無淵源關系,如無淵源關系,僅是字面上的偶合,就不能構成“源”與“流”的關系. 成語的來源,大致可以分為有以下幾個方面:源自古代神話、寓言的;源自歷史典故的;來自古典文學作品裏的壹些語句;源於俗語和諺語;借用佛經和國外寓言而來的;也有壹些是隨著人類生活、生產活動而產生的詞語或短語. 來自古代神話、寓言的,如“葉公好龍”、“杞人憂天”、“愚公移山”、“精衛填海”、“杯弓蛇影”等. 來自歷史典故的,如“濫竽充數”、“毛遂自薦”、“負荊請罪”、“破釜沈舟”、“草木皆兵”等. 來自古典文學作品裏語句的,如“別開生面”、“走馬觀花”、“水落石出”、“憂心忡忡”、“進退維谷”等. 有些成語來源於俗語和諺語.有些成語與相應的俗語常常表達同壹概念.如成語“以卵投石”和俗語“(拿著)雞蛋碰石頭”,意思大體相同,但要註意其在具體運用上的差別. 有些成語是借用佛經和國外寓言而來的.如“曇花壹現”、“五體投地”、“現身說法”等來源於佛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來源於《舊約全書申命記》;“舊瓶裝新酒”來源於《新約全書馬太福音》;“殺雞取卵(蛋)”來源於《伊索寓言》;“火中取栗”來源於法國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 還有壹些來自於人類生活、生產活動以及隨著歷史發展而產生的成語.天文歷法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內容,古人把壹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即夜半、雞鳴、昧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昃、晡時、日入、黃昏、人定.不少成語就是從中演化出來的.例如:夜半三更、雞鳴而起、日中則昃、日昃忘食、朝令夕改、晨興夜寐、早出晚歸、昏定晨省、宵衣旰食、寅吃卯糧、月過中秋、奉為圭臬、焚膏繼晷、南箕北鬥、鬥轉參橫、大旱望雲霓、日薄西山等. 有不少成語是原封不動摘錄古籍中的四言形式,直接沿用下來的.如徑引自《左傳襄公三十壹年》的“賓至如歸”,徑引自《論語八佾》的“既往不咎”,徑引自宋包拯《天章閣對策》的“豐功偉績”等,這類成語數量很多.出自《莊子》的成語,如“朝三暮四”、“不近人情”、“分庭抗禮”、“數米而炊”、“捉襟見肘”等,計有170條之多.出自《論語》的成語,如“不亦樂乎”、“ 犯上作亂”、“從心所欲”、“因材施教”、“既往不咎”、“了如指掌”、“見賢思齊”、“不恥下問”、“見利忘義”、“暴虎馮河”、“任重道遠”、“四海之內皆兄弟”等,計有近400條之多. 有些成語由兩個語源組成.如“光怪陸離”,“光怪”見於《三國誌》卷四十六《孫堅傳》裴松之註引《吳書》;“陸離”見於屈原《離騷》,到清代出現了四字成文的用例.再如“同仇敵愾”,“同仇”見《詩經·秦風·無衣》;“敵愾”見《左傳·文公四年》,到清代出現了四字成文的用例.有的兩個語源能各自獨立為成語. 有些成語原先並非四言形式,而是逐步凝固在四字格中的.在此,主要采取“刪節詞語”、“增添詞語”的方式,最終以四字格而定型的.“刪節詞語”者如:“洪水猛獸”是“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的節錄;“汗牛充棟”是“其為書處則充棟字,出則汗牛馬”的節錄;“日薄西山”是“日薄於西山”的簡化.“增添詞語”者如:“壹決雌雄”原文為“決雌雄”,“別開生面”原文為“開生面”,“短兵相接”原文為“短兵接”,“微乎其微”原文為“微乎微”,“摧枯拉朽”原文為“摧枯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