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各個部位對應不同動物的不同器官。
具體是:獅子頭、鹿角、蝦腿、鱷魚嘴、牛耳、烏龜頸、蛇身、魚鱗、蜃腹、魚脊、虎掌、鷹爪以及金魚尾。
民間的“九似”可以歸納龍的身體結構特點,即: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育有龍有鹿的祥和溫柔,駝的堅忍,兔的機動,蛇的陰毒和城府,蜃的神秘,魚的財富,鷹的生存危機意識與機會的準確把握,虎的威嚴,獨立,有朝氣,牛的忠誠。?
擴展資料:
龍為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龍的形象是古代中國人綜合了走獸、飛禽、水中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優長而形成的。龍文化的綜合性還表現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龍不斷吸收外來的優秀藝術元素,從而使其形象更為完美。比如,唐宋時期龍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獅子的形象,頭圓而豐滿,腦後披鬣,鼻子也近似獅鼻,增加了龍的權威感。
龍也是正義化身,炎黃子孫賦予龍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之說,傳說小白龍曾因行雨救民而得罪玉帝,為懷念小白龍的恩德,民間將二月二定為春龍節,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而傳統的春節,也於此日正式結束。
龍可代表英雄。龍之形象幾乎活躍於各個層面和領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