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為久遠的人口大遷移,就是明朝時期的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歷史背景,元末明初的階段,是歷史上各種天然災害最多的壹個時期,加上戰亂頻繁,元末明初是老百姓生活最為悲慘的壹段時間。當時移民的背景可以前溯及元朝:
壹、連年的戰禍
? 元朝建立以來,其本性遊牧的生活,遷移到在治理國家上壹直是壹種征服的態度,實行等級和奴隸制度。元統治者不僅把農民當作奴隸,還把農田變成了牧場。
? 農耕文明與遊牧文化的尖銳沖突之下,反元的聲勢日漸加劇。在中原壹帶,江淮大地上出現了很多的起義軍,蒙古貴族對於起義軍的鎮壓是很殘酷的,采用了壹種“拔其地,屠其城”的政策,當時的百姓十個就有七八個被殺。
直到朱元璋起義,獲得勝利,明朝建立以後,戰火漸熄。朱元璋當時清楚地意識到中原乃國之根本,得中原者得天下,失中原者失天下。
二、遍地災荒
這個時期的水災、旱災、地質災害、瘟疫、蟲災等各種災害,是歷史記載中各個朝代最為嚴重的時期。在各種災害的侵襲下, 中原人口大量減少,加上幾十年的戰禍,中原壹帶田地荒蕪,滿目瘡痍,曾經富庶的中原地區也變地人煙稀少,荊棘遍地。
三、山西風調雨順,人口稠密
此時的山西,不僅沒有戰火,大部分地區無澇無旱,山西原本的地勢就是易守難攻,東有巍巍太行山,西有茫茫呂梁山,北有綿綿萬裏長城,南有滔滔黃河水,山西自古以來有“表裏山河”之稱,自古以來易守難攻。
山西的地理形勢,使得每到戰亂時期,山西往往成為政治中心,也成為大批難民的庇護所,從而出現了經濟相當繁榮的壹個階段。災年過去了,壹大部分逃荒者返回故土,同時也有壹大部分人留了下來,從此定居,這種反反復復的遷徙壹直延續到近代。元朝末年,中原地區不斷的戰火,接踵而來,而山西土地肥沃,風調雨順,於是大批的難民湧入了山西,山西人口數量暴增,此時山西的人口密度達到河南的將近3倍,光山西壹個省的人口比河北和河南兩個省得總和還多25萬人。山西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就日益凸顯出來了。
? 位於山西南部的平陽府人口數量居首位,而洪洞又是平陽府的人口大縣,移民自然從洪洞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