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聞韶處的出土文物

孔子聞韶處的出土文物

1995年在齊國故城內發現了古琴減字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經有關專家鑒定為早期齊國韶樂。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再鑄鐘呂,建造齊國韶樂演示廳,面向遊人開放。

韶,史稱舜樂。《竹書紀年》載:“有虞氏舜作《大韶》之樂”。《呂氏春秋·古樂篇》同載:“帝舜乃命質修《九韶》、《六列》、《六英》以明帝德。”由此可知,舜作《韶》主要是用以歌頌帝堯的聖德,並示忠心繼承。

此後,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為國家大典用樂。如武王滅商進入殷都時,就是演奏著《韶》樂。對此,《周逸書》稱:“王入,進《萬》。”據考《萬》即文舞《韶》。同時,《韶》還被用於祭天,《周禮·春官》:“舞《大韶》以祀四望。”就是佐證。周武王定天下,封賞功臣,姜太公以首功封營丘建齊國,《韶》傳入齊。

《韶》入齊後,在齊國改革、開放,“因俗簡禮”的基本國策影響下,適應當地民情民風習慣;吸收當地藝術營養,從內容到表演形式都有所豐富、演變,從而更增強了表現力,更貼近了東夷傳統樂舞,展現了新的風貌。故而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齊,在高昭子家中觀賞齊《韶》後,由衷贊嘆曰:“不圖為樂至於斯!”“學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記·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壹世佳話。

《隋書·何妥傳》載:“秦始皇滅齊,得齊《韶》樂;漢高祖滅秦,《韶》傳於漢,漢高祖改名《文始》。”《漢書·禮樂誌》《史記·孝文帝本紀》同載:秦二世用《大韶》《五行》祀極廟,漢祭高祖太宗用《文始》,《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可知秦漢均曾把《韶》定為廟樂,使《韶》在國樂中的位置達到了極致。

及至曹魏,魏文帝曹丕命《文始》復稱《大韶》,以為廟樂。至南朝梁武帝,自定郊廟樂,以《大韶》名《大觀》。可知此時《韶》樂雖數變其內容而易其名,但仍居於帝王用樂之列。

然而經唐歷宋,便再不見《韶》樂被使用或表演的記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