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點,上下三點,代表著米粒。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壹本關於漢字的解說書《說文解字》中說到「米,穬粟實也。像禾實之形。」,後在漢字中也有將「粟米」稱為「小米」,「稻米」為「大米」。
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亞洲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壹些早期的稻谷。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裏,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谷,測定年代為公元前壹萬年前,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谷。此外在長江下遊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約7000年前的稻種殘留物;廣東英德出土的約壹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