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相思子簡介

相思子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相思子的別名 5 來源及產地 6 性味 7 功能主治 8 相思子的用法用量 9 使用註意 10 化學成分 11 相思子的藥理作用 12 相思子中毒 12.1 不良反應機制 12.2 臨床表現 12.3 診斷要點 12.4 治療要點 12.5 預防 13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相思子的方劑 2 用到中藥相思子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相思子 1 拼音

xiāng sī zǐ

2 英文參考

redbead vine

3 概述

相思子為中藥名,出自《新修本草》[1]。

4 相思子的別名

又名土甘草豆、相思豆、鴛鴦豆、紅豆[1]。

5 來源及產地

豆科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的種子[1]。主產廣東、廣西、福建[1]。

6 性味

辛、苦,平,有大毒[1]。

7 功能主治

功能殺蟲,消腫[1]。治疥癬,癰瘡,濕疹[1]。

8 相思子的用法用量

研粉油調塗[1]。

9 使用註意

壹般不宜內服[1]。中毒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皮膚青紫、尿閉、幻視、溶血、虛脫等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1]。

10 化學成分

本品含相思子毒蛋白,並含相思子堿,紅豆堿、膽堿、下箴刺桐堿等生物堿,又含β谷甾醇等多種甾醇類、相思子苷、相思子酸、相思子黃酮、相思子凝集素、5β膽烷酸、沒食子酸和多種氨基酸等[1]。

11 藥理作用

相思子毒蛋白對小鼠實驗性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毒性極大,0.5mg即可使人致死,但加熱至65℃以上則毒性消失,小鼠腹腔註射半數致死量為0.20mg/kg[1]。相思子堿有抗過敏、抗組胺作用[1]。相思子提取物對大鼠、小鼠有避孕作用[1]。種子的醇提取物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痢疾及傷寒桿菌以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並可導致心、肺、腎及小腸出血[1]。

12 相思子中毒

相思子又名相思豆、鴛鴦豆、美人豆、觀音子、郎君豆、紅豆、雲南豆等[2]。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成熟種子[2]。含有相思子素和相思子酸等[2]。其葉、根及種子有毒,以種子毒性最大[2]。種子含有相思子毒蛋白,包括球蛋白際[2]。另有認為含有兩種毒蛋白,此外含有相思子堿[2]。主要藥理作用有抗腫瘤,避孕,抗細菌,抗真菌等作用[2]。

相思子主要藥理作用有抗腫瘤,避孕,抗細菌,抗真菌等作用。誤作赤小豆服食或用以墮胎而引起中毒。

12.1 不良反應機制

誤作赤小豆服食或用以墮胎而引起中毒[2]。相思子堿為壹種發泡性毒素,相思子毒蛋白的毒性極大,0.5mg即可將人致死,但若加熱致65℃以上則毒性可消失,相思子毒蛋白中所含之球蛋白毒性最大,對胃腸道有 *** 作用,往往引起強烈的炎性病變, 其所含毒蛋白對溫血動物的血液有凝聚作用,對黏膜有強烈的 *** ,使黏膜充血,黏膜下溶血甚至形成潰瘍[2]。動物實驗有凝血作用,過量可致溶血,產生血色素尿等[2]。

12.2 臨床表現

中毒潛伏期為數小時至3d不等,主要的中毒癥狀有食欲缺乏、惡心、嘔吐、劇烈腹痛、腹瀉不止、大便帶血、軟弱無力、脈搏細弱、呼吸困難、皮膚青紫等[2]。吐瀉嚴重者,可以造成脫水、酸中毒和休克[2]。數日後可出現溶血現象,有黃疸、血色素尿、無尿、結膜和視網膜炎、幻視、呼吸困難,最後因窒息而死亡,也有因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而危及生命[2]。

12.3 診斷要點

可根據使用相思子的病史及臨床表現進行診斷[2]。

12.4 治療要點

1.註射相思子毒蛋白抗毒素[3]。

2.立即催吐、洗胃和導瀉,內服牛奶、蛋清等,靜脈輸液[3]。以盡快排出相思子之殘留部分[3]。

3.適量靜脈滴註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以有利於毒素的排泄[3]。

4.若有溶血或血色素尿時,每日服小蘇打5~15g,以堿化尿液,防止血色素及其產物在腎內沈澱,同時靜脈滴註腎上腺皮質激素,溶血嚴重者,可輸入少量新鮮血液,並予氧氣吸入[3]。

5.註意保護腎功能[3]。

12.5 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