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漢語壹級字,讀作dào,最早見於甲骨文。道本義為道路。由道路之義可引申作動詞,表示取道、經過。由道的本義還可引申出抽象意義的方法、技藝、規律、學說、道義等意義。《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此道即指思想學說。道也特指道家、道教等。典籍中還常以“有道”指政治清明的局面。因道有道路、方法等義,所以可以引申作動詞表示疏通,此義壹般讀dǎo。再引申又有引導、開導等義。此音後世多寫作“導(導)”,乃道的分化字。
2、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所行道也。從_從?。壹達謂之道。
古文道從?、寸。
3、說文解字註
所行道也。
毛傳每雲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為道理。亦為引道。
從_首。
首者、行所達也。首亦聲徒_切。古音在三部。
壹達謂之道。
釋宮文。行部_四達謂之衢。九部_九達謂之馗。按許三_當是壹例。當作壹達謂之道。從_首。道人所行也。故從_、此猶上文_人所登故從_也。自_以下字皆不系於人。故發其例如此。許書多經淺人改竄。遂不可讀矣。
古文道。
從首寸。
從寸者如九軌七軌五軌。
4、康熙字典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壹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於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眾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由者也。《易·系辭》:壹_壹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_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書·禹貢》:九河_道。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_道州。
又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禮·禮器》:茍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_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於務本。
又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於宋,敝邑為道。
又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又《字匯補》:動五切。音_。《易林》:冬藪枯腐,當風於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葉徒厚切,頭上聲。《詩·_風》:墻有茨,不可道也。葉下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