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香封是用散香粉沖壓加框而成的,需要慢慢來,心平氣和。印好的香封要有適當的彈性,這樣才能保證香封在燃燒時不會斷裂。
在以“湘傳”為題的文人詩作中,也提到了擺脫篆模的要領。華嶽《湘傳》:“雕板輕蓋,星宿飄流”;石紹潭《禪室十事:香印》:“古印必知,壹錘全打”。
燒香封禪在宋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在宗教、宴飲、商店和家中都可以見到。朱紅的《香譜》記載,宋代宴席前常擺壹枚大香璽,為宴席增添喜慶氣氛。
由於宋代焚香封禪的盛行,當時就有“焚香封禪”的人。孟元老《東京夢》曰:“每日供香印者,管輔席之量,佛像當季印之。”吳的夢:
供應香和印盤的會被分配給別人購物,每天都要印香,遇到每月開銷才要香火錢。
制作香印的工匠每天去定制服務的店鋪或大戶人家制作香印,最後每月結算香火錢。在當時能成為壹個穩定的職業,也說明香印在宋人的生活中是很受歡迎的。
商家在店鋪裏燒香封緘,既營造了無塵室悠閑的氛圍,又有計時的作用。朱紅《香譜百刻》中寫道:“近時好奇者作香印,其文十二年準,分壹百刻,皆晝夜。”
計時用的香印叫“百雕香”,其壓印圖案是十二點的刻度圖案。“香印百雕”制作的香印可以燃燒壹天壹夜。通過觀察香印的燃燒進度,可以推算出時間。
當時有規模的店鋪,也有代表自己店鋪號的香會。陳靜的《沈香譜》收錄了公共圖書館中的兩張香方。公庫即大臣庫,是官方儲存和銷售香藥的機構。陳靜《陳香蒲》《定州公共圖書館封香》:
香燭壹兩,檀香壹兩,零陵香壹兩,藿香壹兩,甘松壹兩,毛香香壹兩,大黃壹兩,以右杵為末,照例。印章印章做的地方,壹定要摻壹點杏仁粉,無塵易脫,然後再仿制。
這個香應該是定州公共圖書館的日常燒香,或者定州公共圖書館賣的香。定州宮庫的印香方提到,調香時加入少許杏仁粉,可以減少海豹香的灰塵,有助於海豹香完全釋放,不留任何縫隙。
香印也是文人雅士樂於享受的壹種燒香形式。在寧靜的月夜點壹盤香璽,夜燈讀之,被文人雅士視為高雅的祝福。黃庚的《夜坐》裏寫著:“香封香煙夜賣,燈籠開送閑情”。
當時的文人還把香作為禮物贈送。蘇軾曾將自己的“封香”和“銀印盤”送給哥哥蘇轍作為生日禮物,並以此為詩“子遊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和新封香銀印盤為壽”:
檀香由海外香和西山老臍柏培育而成。甜蜜的蝸牛從它的陷阱裏出來結成壹團,它能在迷蒙的風中形成雲。壹燈如螢火微燃,那麽什麽時候才有可能充分利用苗印圖案呢?環繞空氣,無盡的結合和分離,不斷的漂浮和分散。......
連同印章壹起送給蘇轍的“銀印盤”,這是古代專用於焚香印的碟狀香爐。封香時很容易擺弄圓盤形的香爐,脫香封也很方便。朱有壹首詩《印香盤》形容這種爐子:
如果妳不聽,它會泄漏到了望塔,妳會從神秘中拯救妳的桌子。爐面均勻撒有細粉,屏間有密封煙飄。圓如壹周,節如五宵。當妳從夢中醒來的時候,妳會知道妳在等待改變,妳的眼睛會閃爍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