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的宣紙和畫國畫的紙不壹樣。宣紙與書畫紙,雖有相同之處,但二者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主要以下四個方面:
壹,原料成份的不同
宣紙的原料結構是青檀皮和燎草(青檀皮屬長纖維,稻草屬短纖維),這種原料配比已沿襲了近千年,至今也不曾改變。
書畫紙的原料不講究長短纖維的搭配,取的原料有龍須草、構樹皮、竹子等等。
二,制作工藝的不同
宣紙的制作過程分兩個階段:原料制作和紙張制作。原料生產的特點在於:生產周期特長,檀皮和稻草要用山泉水浸泡,經浸漬、蒸煮、揀選、攤曬等加上日曬雨淋露煉漂白等自然天成之功,利用自然之功剔除原料中的蛋白質、澱粉等有機成分,使其不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
真正達到天、地、人和壹的境界與效果,僅此壹項就需要8-10個月。可以說,宣紙的獨特,就在於它的原料獨特。第二階段是紙張的制作工藝,自人類有了植物纖維造紙以來,壹直保持著竹簾過濾抄撈法進行撈紙;用火墻烘烤、人工揭貼的烘幹發曬紙,檢驗時逐張逐張目測手檢。
書畫紙則簡單多了,首先是選料簡單,而後在制造時的時間短,只有兩三天時間,其中的強化漂白使紙中仍含有大量的有機成分,根本經不住歲月的長期考驗。
三,使用效果的不同
宣紙外觀很平常, 但具有潤墨性強、遇濕遇潮不變形、抗蛀性強、保存壽命長等特點, 宣紙主要體現在無論是重寫還是輕描,都能顯示清晰的層次,幾筆相交,均留筆痕,筆痕交叉處,濃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畫的意境,產生出作品的立體效果。
濃墨烏而鮮艷,淡墨淡而不灰。不僅如此,宣紙在著墨後,由於自身的青檀皮纖維分布均勻,不含雜質,從而不變形、不起拱、不起翹,具有穩定性。宣紙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在加工過程中所決定的。
原因是原材料經過反復的石灰浸漬、蒸煮和長時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後,化學反應趨於穩定,容易產生質變和蟲蛀的木質素已蕩然無存。青檀皮的堅韌纖維使得紙張堅固而耐久,現保存完好的歷代書畫藝術珍品、古籍、文獻、印譜,歷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紙“紙壽千年”最好的證明。
書畫紙,只是壹種具有潤墨特性的普通紙張,是無法達不到上述效果的。
四,保存時間的不同
宣紙的保存時間長久,有千年壽紙之稱。
書畫紙因其工藝簡單並經過強化處理,雜細胞、雜物質含量多,所以有的紙發脆。由於有的原料性質較柔軟,被制作成漿板後,只要用水浸泡,會很快溶解。 它的保存壽命只在數十年間,如保管不當,甚至更短的時間就會褪色、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