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怎麽讀:xiāng、qiàn。
鑲指將壹個物體嵌入另壹個物體中,使二者固定作為裝飾,嵌指把小物體卡緊在大物體的空隙裏。鑲嵌多用於工藝制作術語,也稱屏雕,又指工藝方法,如機械鑲嵌法和樹脂鑲嵌法。
擴展資料:
鑲嵌(彩石鑲嵌),浙江省仙居縣、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甌海區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中國鑲嵌藝術歷史久遠,風格獨特。殷商時代,銅器鑄造中即已出現錯金嵌玉的裝飾紋樣。隨著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貝殼、螺鈿、寶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為了鑲嵌的原料。
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鑲嵌藝術積累了許多重要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直接鑲嵌法、預制法、反貼反上法、正貼正上法等。明清以後,浮雕鑲嵌的方法廣泛運用於各種工藝品的裝飾,清代中晚期還出現了在不同“地子”上鑲嵌戲曲人物故事的浮雕鑲嵌法,嵌瓷、骨木鑲嵌即屬此類。
2008年6月7日,鑲嵌(彩石鑲嵌)經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91。
彩石鑲嵌始於明代,這是古籍中有確切文字記載的,已有四百五十余年歷史。明代姜淮《岐海瑣談》載:“嘉靖乙卯,永嘉周尹岱升任主事。盡取羅浮石鑲嵌什器等物,滿載而歸。”
這則記載較為明確地說明了,明代永嘉羅浮,也即今天的永嘉縣甌北鎮羅浮,出產壹種原為硯石的羅浮石(以地名,葉蠟石中的壹種),古時亦稱華嚴石(因這種石料的礦床所在處有華嚴寺)。當時的永嘉主事周尹岱就以羅浮石鑲嵌什器等物,可惜的是沒有記下藝人的姓氏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