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嶽全書的作者為:
張景嶽(1563壹1640),名介賓,字會卿,別號通壹子,明代的傑出醫學家。明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於兼通醫藥的官僚世家。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經史百家,其父張壽峰曾先教他讀《內經》,十四歲帶他進京拜名醫金英為師,盡得金傳。
壯年時投筆從戎,遍歷東北各地,後卸職回鄉,專攻醫學,把廣泛的經史、天文、術數、堪輿、律呂、兵法等知識運用到醫學之中,很快成為名醫,求診者絡繹不絕。張景嶽非常重視《內經》,對《素問》、《靈樞》進行了30多年研究,
註重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醫學理論,用將近四十年的精力研究《內經》全部,著《類經》三十二卷,分攝生、陰陽、臟象、脈色、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疾病、針刺、運氣、會通十二類,頗似現代的中醫學基礎。他還用圖解的形式,對陰陽、五行、運氣、經絡等學說系統闡發,撰成《類經圖翼》十壹卷,
集自己對《內經》有獨特發揮的論文為《類經附翼》四卷。晚年結合個人豐富的臨證經驗和獨到深湛的理論,撰成《景嶽全書》六十四卷,載臨床各科的理法方藥,確是壹部較完整的“全書”。
老驥伏櫪,辛勤不倦,晚年復輯短論四十五篇,名《質疑錄》。直到78歲去世,他為醫藥學寶庫增添了二百余萬字的文獻。在醫學思想上張景嶽屬溫補學派,喜用熟地和溫補方藥,人稱張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