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請根據下列情況,填入適當的古詩詞或名言。

請根據下列情況,填入適當的古詩詞或名言。

1,宋陸遊《冬夜讀書》:文末覺得淺薄,不知如何是好。

2、宋珠熙《讀書的感覺》:問渠如此清,因有源頭活水。

3.唐翰宇《送別袁十八諧律六章》:讀書之苦不多,意不明。患之不學,患之不學。

4、劉唐玉溪《秋江早發》:昏昏欲睡愛枕,平視人間?

5、宋承瑜《雙向遺書》:知而不為,略知壹二。

6.蘇頌哲《省事詩》:早年讀書無解,晚年省事妙。

7.宋與劉傳《多經樓醉歌》:不從紙學劉濤,不從腐儒學五經。

8.松石金雞《五燈會元鳥窩道林禪師答白居易》:三歲小兒知之,百歲老人不能行。

9.顏《雜詩》:“讀書雖喜,為何不練?”?

10,唐杜甫《為魏作二十二韻》:讀書破,下筆如神。

古文:

1,《尚書·太·夏佳》:傅憂胡火,傅是胡成。

2、王慶夫之《尚書·伊尹》卷三:君子之學,不離本行而以為知也。

3、韓《韓曙董仲舒傳》:退網不如織網。

4、圓明《桃花源記》:不知有無漢,何必談魏晉。

5、宋珠熙《四書註》:行後難知,不練者不能知。

6.宋司馬光《答湖書》:士貴於行,而不自知。

7.宋珠熙《朱文集答盧子躍》:壹般來說,學習的方法只有兩種,就是知行合壹。

8.蘇園天絕《元文選》:說不難,練難。

9.明胡舉人《生活與學習錄》:“體驗”二字,對讀書人來說,是最親切的。

10,明代王廷相“慎言小宗”:知行兼備。

11.明代王守仁對顧東喬書的回答:學盡天下事,方為秀才。

12,清代王夫之張子正註:知雖善,不可捉,但知之仍事。

13,清代王夫之《周易》傳:以知識為頭,尊知識賤可廢。

14,清代王夫之《周易傳》:知之不如心之,心之不如身之。

15,近代魏源收藏魏源:後學難。

16,清代袁枚《隨園詩》:村童皆吾師,正時皆好句。

17,《禮記》:玉不琢,不成器;人家不學也不知道。

18、劉勰《文心雕龍·尹稚》:知聲成千曲,觀劍成千劍。

19,西漢劉向《說苑》:聞不如見,見不如練。

20.戰國荀子《勸學篇》:木有縛繩直,金有利。

21春秋《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木終生;九層臺從基土開始;千裏之行始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