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鳥鳴澗》中王維為什麽說春天桂花開,歷來有不同解釋。
第壹種說法認為,《鳥鳴澗》是壹首浪漫主義的作品,“春天的桂花”純屬詩人超自然的想象。就好像世傳王維在他的名畫《袁安臥雪圖》中,還畫了“雪中碧綠的芭蕉”。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詩中的桂花並非我們平時所說的桂花,而是“桂華”,也就是月光的意思。古漢語中常會出現“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也稱為假借,是古人用字遣詞的壹種方法。“花”和“華”在古籍中也經常出現通用的情況。人閑桂華落。春夜,月光灑滿空山,是不是就很通順,也很有意境呢?不過,這終究是後人學者的壹種假說。
第三種說法則涉及到植物學了。有人認為, 王維詩中提到的“桂花”是四季桂。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壹,品種繁多,光大類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系。其中“四季桂”每年2月、5月、8月、11月都會開花,花期通常為20天左右。所以,王維筆下的“桂花”,很可能是開在5月間的四季桂。不過也有植物學家出來反駁:“四季桂”是近年來新培育出來的壹種桂花品種,是高科技的產物。唐代究竟有沒有四季桂呢?我們也不知道。
王維筆下開在春天的桂花究竟確有其事,還是美麗的誤會?也許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們也不必為此耿耿於懷。留壹點美好的想象,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