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字文強,東漢雲夢安陸人,官居尚書令。九歲喪母,他對父親格外孝敬,夏天他將床枕扇涼,冬天用身體將被褥溫熱後,才讓父親安睡。元代郭守正挑選歷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輯成《二十四孝子》壹書。黃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來黃香壹直被人們所推崇。後黃巾起義,黃香率全家避難,死於亂軍中,其家人轉輾梅李定居。後裔將黃香衣冠安葬築墓以資紀念。
黃香墓在梅李南三裏許,白龍潭龍尾巴梢落星橋畔,清代起被列入梅李十八景之壹,世人均仰之。可惜現在此墓已毀。年長者幼時還看見過的石坊石碑亦無蹤影,令人扼腕!所幸在常熟圖書館壹部古籍誌書《梅李文獻小誌》上,載有清雍正六年昭文知縣勞必達撰寫的“漢尚書令孝子黃公墓碑記。”近800字的文言碑文,敘述了昭文首任知縣勞必達進士考證和修繕黃香墓的史實。
清朝廷在雍正四年(1726)析壤分界,將常熟以東區域置設昭文縣,勞必達奉命任昭文首任知縣。因搜討舊誌,不但山川風土,城社坊市,戶口貢賦了如指掌,還有名賢勝跡,祠宇丘陵亦歷然在目。令他驚喜的是在昭文縣東門外有壹梅李鎮,鎮南有黃香墓。勞知縣出生在黃香的故鄉,對黃孝子是既敬奉又加濃厚鄉情,他在家時曾多次到雲夢安陸黃香故裏,欲拜竭先賢墓地,可始終沒見黃香墓冢,當地誌書亦無記載,著實遺憾。梅李的黃香墓在誌書上有幾代名士記述,如元代的盧牧鎮、明代的吳定寬、鄧孝廉等。書中寫道:宋乾道初,梅李人蘇忠翊請風水先生覓墳地時,發現壹古冢,內有石碑壹塊,刻有“延陵慈葬博贏,孟光貞曜夫子吳”,背面刻:“會稽東郡都尉張弘誅”又有薛綜修祠月日題刻。此冢實為黃香之墓。蘇氏將此碑帶回,可石碑在夜裏常顯光怪,蘇將石碑沈棄在昆承湖中。勞知縣為黃香墓在他的轄區而開心,但為祠堂無存和墓碑失卻而惋惜。
丙午年春,因為有人挖掘黃香墓,黃香後裔黃雲章訟告縣衙,勞知縣聞知大怒,立刻行訊,同時,此事另有鄉紳黃鏞告至蘇州,蘇州知府令昭文縣嚴查。於是勞必達知縣率壹班隨從,到黃香墓地踏勘。他看到孝子墓冢高大,氣勢弘敞,實乃先賢安息佳處,挖掘過的地方已有黃香後裔修葺。勞知縣先向墓冢禮拜,然後當即決斷,墓旁壹十八畝耕地免收稅糧,其產出作維護孝墓之用。並落實官吏勒禁嚴守,倘若再有毀墓者,即行查處。事後,勞知縣思忖,先前有人侵盜孝墓,皆因墓碑淪棄,無明顯標誌所致。為永久保存先賢墓冢,讓後人弘揚孝德,勞知縣為黃香墓捐資立碑,碑正面大書“漢尚書令孝子黃公墓碑”,背面有他親自撰文,有當時常熟名人譚紹隆書寫,歸鴻篆額,雍正戊申年(1728),古虞石工鄒城鐫刻,立於墓正方。十年後,昭文第二任知縣韓桐在乾隆四年(1739)重修黃香墓,樹“漢孝子墓”石坊壹座,撰寫“重修漢尚書令孝子墓碑記”。兩任昭文知縣親撰碑文,為孝子墓樹碑,頌揚孝德,黃香墓規模空前,成為梅李的壹大景觀。
關於黃香墓的文獻資料,目前只發現這壹古文。所以《梅李文獻小誌》登錄的勞必達這篇撰文,應該是今天我的研究梅李黃香墓的壹份相當珍惜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