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佛教最早從印度先傳入泰國再傳入中國?

佛教最早從印度先傳入泰國再傳入中國?

問:把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的是誰?

答:佛教正式傳入中國在漢朝,非正式傳入的更早,在周朝時已經陸續傳過來。正式是指國家派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最初的兩位法師,是竺法蘭與迦葉摩騰。兩位法師把佛教的法器、佛像、經典,第壹次正式帶到中國,為中國朝野所接受。

考證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與觀音菩薩的誕生

佛教在春秋戰國時已傳入中國證據有三

壹, 古代文獻,現存古代文獻記載佛教秦朝以前傳入中國的有:1,《漢法本內轉》周世佛法已來說,即公元前十世紀周昭王,周穆王時代。2,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燕趙王七年公元前305年,印度有僧人失羅歷經五年,千裏跋涉來到燕都。3,西晉道士王浮造的《老子華佛經》暗示:早在西周中國已知佛教。4,唐代和尚道宣在《感應記》中根據《例子‘仲尼篇子“丘聞西方有聖人焉人之語斷言語孔子深知佛為大聖”,即春秋時代已有佛教傳入。5,梁僧佑的《弘明集後序》則聲稱佛教在西周傳入中國。6, 劉宋宗炳的《明佛論》說三代以前已知佛教,認為伯益已知有佛,先秦就建了阿育王寺。7,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西雙版納發現的傣文史籍《帕薩塔》也成佛陀得道後從緬甸到過西雙版納。以上歷史文獻記載秦以前佛教已傳入我國。從年代看經歷了各個朝代時期,從作者身份看有官員,有學者,有出家人,有少數民族。從信仰看有佛教弟子,有道教信徒也有儒教作者對於記載的真實性我們可以懷疑但不應盲目否定。為什麽這麽多人都記載或認為佛教秦朝以前已進入我國。我個人認為對於記載的真實性是可信的。

二,出土文物1,天星觀二號墓出土的蓮花豆和妙音鳥。2,鄭國古墓出土的蓮花豆座。3,九連墩古墓出土的蓮花豆座。4,長沙古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貴婦人雙手合掌(有人認為是巫婆)。分析(1)蓮花是佛教在最初小乘佛教流行時代作為代表佛陀的標記,印度早期佛教遺址藍毗尼還保存有蓮花造像。而妙音鳥印度語成為迦陵頻伽早在公元前十世紀婆羅門教已有此神稱為“天”。原始佛教產生後吸收了古典神話中的神和婆羅門的“天”然後再加以改造納入佛教。因此我們得知妙音鳥造像的出現符合歷史事實。( 2 )蓮花豆和妙音鳥的造像受個人的認識和制作者的水平影響不可能壹樣,同樣受中印兩國風俗文化和民族喜好的不同,同壹樣的造像中國和印度有所差別是在情理之中的,就是在現在同壹樣的造像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3)蓮花豆和妙音鳥同時出自壹座古墓對於屬於佛教造像增強了可信度。(4)現有出土文物除新鄭蓮花豆座不在楚國外其他都出自出國古墓,而新鄭春秋戰國時正處在楚國的邊境上,而鄭國曾多次歸降過楚國。從以上四點來分析基本可以得出四座古墓出土的文物應屬佛教文物。

三,傳說,從我在網上查到的資料看我國有很多寺院都傳說是始建於春秋或戰國時期,如陜西扶風法門寺,浙江湖州棲賢寺,河南平頂山香山寺等。這些寺院的傳說固然不可全信但也值得我們詳細考察後再作結論。

從以上三點我個人認為佛教在春秋初戰國末通過商人或者其他途徑傳入到了我國並在我國民間得到認可生存,尤其在楚國更是得到了發展。但因戰亂,文化差別,信仰認識不同,統治者的不認可和當時宗教的排斥等等諸多原因造成她只能在民間艱難的生存。從春秋戰國到東漢的漫長歲月裏佛教只能在民間生存而且還壹直是“非法的”,壹直到東漢佛緣成熟更是得到了當時皇帝的認可才得到了“準入證”。所以佛教應是在春秋戰國時已傳入我國民間,東漢漢明帝才正式“引進”佛教? !

平頂山香山寺應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

壹,地理位置,從前面論證來看基本可以肯定春秋戰國時期已有佛教傳入我國民間。香山當時歸屬於楚國,出土的文物恰巧不是出在楚國就是出自離香山百裏遠的鄭國。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佛教傳入中國民間後香山近水樓臺佛法先得。

二,從清代以前碑文和地方誌看:香山寺現存碑文記載春秋時建寺的有1宋元符三年《大悲觀音證道史話碑》2,明正德六年《重修香山普門禪寺記》3,隆慶五年《重修香山禪林記》。地方誌記載香山寺始建於春秋的有1,明正德《汝州誌》2,明萬歷《汝州誌》3清道光《汝州誌》。這些碑刻和地方誌都言香山寺始建於春秋。在“白馬馱經”普遍認為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始還敢直言寺院始建於春秋時對他的真實性應該思考論證不應盲目否定。

綜合春秋戰國時佛教可能已傳入我國,言香山自春秋戰國時已建有寺院或精舍是有各方面條件和證據支持的。

觀音菩薩就是楚國三公主妙善並在香山得道

證據有三

壹 文獻記載,從宋以來關於觀音菩薩得道版本不壹記述煩雜但記述的內容人物,情節,結局都和現存香山寺北宋太師蔡京書丹的《大悲觀音證道史話碑》記載的內容大致壹樣。都是講三皇姑自幼好佛,抗婚出嫁,歷經劫難,獻手眼救父,最後終成正果,這樣壹個觀音菩薩得道成佛的經過得到了歷朝歷代官,僧,民的認可。

二 碑文地方誌古籍記載,香山寺的碑刻記載觀音菩薩在香山得道的有:宋《慈壽院主重海上人靈塔誌》碑,宋《大悲觀音證道史話碑》碑,宋《香山大悲成道轉》碑,金《重建汝州香山觀音禪院記》碑,明《重修香山禪林記》碑,明《欽賜香山禪院創建白衣觀音九老閣記》碑,明《重修伽藍殿記》碑,清《重修香山大悲觀音大士塔碑記記》,清《重修香山大普門禪寺碑記》,清《重修香山寺碑記》等。地方誌記載觀音菩薩在香山得道的有:明天順《大明統壹名勝誌》,明成化《河南通誌》,明正德《汝州誌》,明萬歷《汝州誌》,,清道光《汝州誌》,清乾隆《寶豐縣誌》,清嘉靖《寶豐縣誌》,清道光《寶豐縣誌》。書籍有宋祖銹的《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宋正覺《雲巖大悲》,宋金盈之的《新編醉翁談錄》,元代元好問的《東梁略記,梁縣香山寺記》元《古今圖書集成》,元《增訂廣輿記》,明覺璉《妙善不招駙馬成佛無疑》,興源堂刊本《觀音濟渡本願真經》,清曼佗羅室主人的《觀音菩薩的故事》,清本《觀音菩薩頌》等等。這些資料從時間看最早為宋,從作者身份看有皇帝欽賜,有公主,有宰相,有狀元,有各級官員,有高僧。從級別看有國家的有省府縣及佛教經書和民間文人的雜記劇本等。這些年代不壹,作者不壹,級別不壹的資料都言“香山乃妙莊之女妙善得道聖地”或言“香山乃大悲觀音菩薩證道之所”

三,佛教內部的肯定與否定。佛教提起觀音菩薩承認其是三皇姑妙善得到成佛。但對在香山得道懷疑認為應在普陀山。承認是妙莊王的女兒而不敢肯定是春秋戰國時楚國的公主。究其原因我認為1,受漢代“白馬馱經”的影響對於春秋戰國時楚國有佛教不敢肯定。2,以《南海觀音全傳》等講述觀音菩薩書籍的作者把觀音菩薩得道聖地從香山移到了浙江普陀山。3,香山不具備普陀山的天時地利人和,普陀山是名列四大名山的海天佛國而香山只是中原上的壹座小山。可以說種種原因造成了人們只知普陀山而不曉香山。事實應該是:香山是觀音菩薩得道聖地,普陀山則是菩薩顯聖仙山。

綜上所述可以肯定:1,春秋戰國時已有佛教傳入楚國,2,香山寺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3,楚國三公主妙善就是在香山得道後被人們奉為大悲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