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葉公好龍”有些牽強,那麽“無”就是儒家壓制道家墨家最有力的證據。
說到小氣,首先要知道這個成語故事裏的主人公:楊朱。楊朱出名不是因為“身無分文”這個成語,而是因為孟子。
戰國時期,由於諸侯爭霸,不斷兼並,百家爭鳴空前活躍。為了爭奪話語權,尤其是為了獲得諸侯的賞識,諸子們不擇手段地打起了口水戰,甚至不惜損人利己,以不正當的方式打壓對手,以達到目的。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基本只剩下儒、道、墨、法四家。真正有影響力的只有儒家和道家。儒家思想的影響主要在北方,以周、漢、魏、魯、齊為核心地區,魯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道家思想主要集中在南方的楚國。
自西周以來,儒家思想壹直是中原中華文化圈的正統思想。戰國時期,由於周王室名存實亡,其正統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包括道家和墨家。所以孔子死後,孟子主動扛起光大儒學的大旗,做了老大。
這時,壹個墨子跳出來挑戰孟子的老大地位。孟子肯定不會同意。壹定要想辦法抹黑對手,這也是儒家弟子最好的手段。
戰國時期,當時影響最大的兩位思想家不是我們現代人熟悉的孔孟,而是楊朱和墨子。《孟子》壹書記載:“楊朱、之言滿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而歸莫。”按照今天的理解,微博裏最偉大的V是楊朱和墨子,普通人要麽是楊朱的粉絲,要麽是墨子的粉絲。可惜由於秦始皇焚書導致大量古籍被毀,加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兩人的思想對後世影響不大。
孟子全心全意地說:“楊紫為我取之,拔壹毛錢以利天下,而不為天下之利。墨子愛萬物,履其踵,利天下而行之。”
這個成語就是這麽來的。楊朱也被貼上極端利己主義的標簽,因為他“身無分文”的觀點最被後人誤解。
那麽楊朱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看法呢?我們要看看這個事件的前因後果。
楊朱是中國最早的人權思想家,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戰國時期就有“天下之言,不還於楊,還於莫”的說法,可見楊朱在當時的影響要比儒家的棋手孟子大得多。
楊朱的核心理念是倡導“重視自己”、“為我而做”、“重生”、“壹分不虧”。他主張每個人都要“為我”而活,追求生活的舒適。在此基礎上,他反對君主專制、特權和使用暴力奪取他人財產。
展現了中國古代最樸素的人權思想,主張人人“不利於天下”是壹大真知灼見。因為所有的專制君主都打著“造福世界”的旗號,用造福世界的救世藥方欺騙世界,實行獨裁。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楊朱著作全失,中國之禍壹發不可收拾。
本來楊朱學派並沒有主動挑釁儒家,不像墨子那樣猛烈抨擊儒家,還拿儒家弟子開玩笑。他們看到什麽死人就高興,可以幫他們組織葬禮,大吃大喝,說這些弟子是發了財的“賤儒”。孟子批評墨家是禽獸,是“毒舌”,但這也被認為是“變節者”。而楊朱學派作為道家學派的壹個分支,主張“清靜主義”,所以估計楊朱學派絕對不會主動找儒家的麻煩。既然楊朱沒有主動挑釁儒家,那麽孟子為什麽要抓住楊朱不放?身無分文是怎麽來的?
那麽“身無分文”這個成語是什麽呢?事情是這樣的。
根據《孟子》壹文。獻身”,有壹天,墨子的壹個學生溜到楊朱面前問:“如果妳拔壹根先生的頭發來拯救世界,先生為什麽要這麽做?”(為了其中壹個女兒的頭發,為了幫助我,妳這樣做了嗎?)
楊朱答:“天下壹毛也救不了。”(世界不是滄海壹粟)
鳥滑繼續問:“如果能救,為什麽,先生?”(假援助,為什麽?)
楊朱不理他,走了。(楊子富英)
小鳥溜出了門,把剛才的問答告訴了楊朱的學生孟孫陽。(小鳥說楊)
孟孫陽道:“妳不知道先生真正的想法。讓我為他說話。請問,如果妳損壞壹塊皮,換來壹萬金的回報,妳會做嗎?”(兒子不合主人心意,請告訴我。如果有人侵入他的皮膚,得到壹百萬美元,那又怎麽樣?)
小鳥說:“我來!”(為它)
孟孫陽又問:“如果割下妳身體的壹部分,給妳壹個國家,妳會怎麽做?”(如果有決裂,如果得到壹個國家,孩子怎麽辦?)
小鳥沈默了很久,什麽也沒說。(鳥兒沈默)
孟孫陽繼續說:“大家都知道,壹根頭發比壹張皮小得多,壹張皮比壹個身體小得多。但是壹根頭發積累形成皮膚,壹個皮膚積累形成身體。壹根頭發也是身體的壹部分。為什麽因為它微小而輕視它?”(壹根頭發比皮膚略小,皮膚比壹節略小,省省吧。但是,壹根頭發積累起來形成皮,皮積累起來形成壹節。壹根頭發是萬分之壹的事,可怎麽會輕呢?)
顯然,在這場辯論中,鳥兒滑了壹跤,輸了。
楊竹學生孟孫陽的回答,很清晰地展現了“沒錢”背後的邏輯。如果壹根頭發可以因為比皮膚小而被犧牲,那麽皮膚也可以因為比身體小而被犧牲。然後犧牲身體,然後犧牲生命。生命被犧牲了。世界還存在嗎?世界都沒了還談什麽拯救世界?
如果這根頭發能拔掉,那以後什麽都可以了。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楊朱為什麽會說“古人丟壹毛錢利益天下,學無所得服務天下。大家不虧壹分錢,大家對世界不好,世界就被統治了。”
是的,整體利益確實重要,但不代表局部利益不重要,局部利益可以隨意犧牲。不要總強調頭發不貼皮就會貼。其實可以反過來理解。頭發不貼皮怎麽貼?不要把個人利益當回事。如果每個人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那麽整體利益就無從談起。
古往今來,無數獨裁者和暴君利用為了國家和整體的利益可以犧牲個人和局部利益的理論來奴役人民。他們會先描繪壹個美好的未來前景,這個前景極其美好,是人間天堂,是我們所有人的最大利益所在。
然後從人民中分出壹小撮人,把他們說成是我們壹切苦難的根源,就是他們阻礙我們實現那個美好的前景,必須推翻。同時,他們也會說,為了實現那個美好的前景,我們的壹些利益需要貢獻出來。誰不願意貢獻,就是剛才那壹小撮人,誰就要被推翻(當然像道家墨家這種異己,就要被儒家推翻。)
楊朱的春秋戰國時期也是如此,諸侯們打著“利民”的旗號,征討百姓財富。這些人的資源和財富要麽滿足了諸侯們驕奢淫逸的個人欲望,要麽充當了諸侯們爭奪天下的炮灰。
因此,楊朱發出了壹聲罕見的撞擊地板的叫聲,不要我的財產和生命,連我頭上的壹根頭發妳也別想拿走!
楊朱的吶喊歷經兩千年,對我們今天仍有啟發。結合過去的歷史,為什麽沒有為了某個主義或者某個社會而被任意剝奪過個人權利?我們不斷的交出我們的財產,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獨立人格,最後我們得到了什麽樣的結果?
得知楊朱“身無分文”的故事後,如果再有人來跟妳說,為了這個世界,他要從妳身上拔壹根頭發,妳說這根頭發是拔還是不拔?
文章寫到這裏,草根們不禁疑惑,為什麽壹個經不起推敲,漏洞百出的東西,會從2000多年前的戰國流傳下來?我曾經聽到壹個學者的解釋,說這壹切都是因為漢代大儒董仲舒。正是由於他向漢武帝提出“百家爭鳴,獨尊儒術”的建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化盛宴在春秋戰國時期戛然而止。他,董仲舒,是扼殺中國文化的千古罪人。
說實話,我覺得這樣指責董仲舒是不公平的。董仲舒畢竟只是壹個提建議的打工仔。當時的漢武帝劉徹是具體決策的執行者。他不應該承擔責任嗎?
我們在職場上經常聽到:“老板永遠不會錯,錯的都是員工。”
似乎這已經成為職場名言了。
妳怎麽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