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論語十條》到底是什麽意思?

《論語十條》到底是什麽意思?

關於十部論語的所有信息

《論語十則》知識解讀

編輯:王勝華,審稿:徐東傑,責任編輯:陳偉華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是前人對《論語》的評價,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典對後世的傑出貢獻。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宣稱: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就必須回到2500年,學習孔子的智慧。西方學者還在呼籲這壹點,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更多的爭論和批判的方式來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和這位“千古名師”壹起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如何修身養性。

學習目標

1.理解孔子和論語。

2.積累文言文實虛詞,熟練背誦全文,正確理解課文內容。

3、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壹步探討和反思自身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道德修養。

4.整理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語言材料。

知識總結

1,關於孔子

孔子(551-479),名丘,號。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被譽為“萬世楷模”、“千古聖人”。

孔子是宋朝的貴族。少年時家庭衰敗。成年後,我在魯當過小官。50歲時,他從魯國都城的壹名指揮官被提升為壹名牧羊人。罷官後,他周遊列國,最終不再做官。晚年,他致力於教育事業。相傳弟子3000人,聖賢72人。整理詩詞書籍等古代文獻。《春秋》是中國第壹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孔子開創了私塾之風,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註重“學以致用”、“學”與“思”的結合。自漢代以來,孔子學說成為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巨大。

2.《論語》導論

《論語》是壹部記錄散文,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復譯者對孔子言行的記錄,共有20篇。內容包括孔子談話、回答弟子提問、弟子間相互討論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將其與《大學》、《中庸》、《孟子》合而為壹,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經典。宋朝宰相趙普曾稱贊“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由幾章組成,兩章之間不壹定有什麽聯系。每壹章的風格也不壹樣。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壹種是引用體(也叫警句體),只註明孔子的話,不寫說話環境(包括說話對象)。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待人接物的大道理。文中的1到9就屬於這種風格。壹種是對話,記錄孔子對弟子(或他人)問題的回答。文中的10就屬於這種風格。壹種是敘事風格,有壹點情節,但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基礎。

3、記錄的特點。

《論語》是壹部主要有四種體例的書:(1)直接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2)問答式,即先指出提問者及所提問題,再記錄孔子的回答;(3)對話體,記錄孔子與其弟子或他人的對話;(4)壹邊講故事壹邊記錄孔子的言論。本文中只出現了前兩種形式。這兩種文體記錄的孔子言論,大多是對某些事物的高度概括和總結,都具有格言警句的性質。

4.正確讀出單詞的發音

《論語》

別擔心(yuè)

三省吾身(xǐng)

寬4毫伽

幾乎

回(回族)

5.解釋紅色的單詞

人家不知道也不在乎:生氣,生氣。

三省三體多次引用;省:查。

溫故而知新:妳學到了什麽。

學而不思則罔:迷茫,即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思考而不學習是危險的:懷疑是有害的。

見賢者思齊顏齊:(仰視之)。

學者不能不成為弘毅·弘毅:堅強而勇敢。

6.通用詞

還不如說“說話”“開心點”。

教女人認識“女人”和“妳”,妳。

知也是“知”也是“智”,是聰明。

內容分析

文本理解

這十條摘自《論語》的學問、政治等內容,下面壹壹講解:

(1)孔子說:“時時學不如時時學,不是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無知而不滿足,不是君子嗎?”

子,孔子;什麽時候,經常或根據壹定的時間;學習、復習或練習;說,古之言曰,樂;朋友,同門之友,戰友為友;生氣,生氣,生氣;君子,這裏指的是有道德修養的人。

子曰:“學完(知識)後,勤復習,豈不愉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家不理解(我),但(我)不反感。不也是君子嗎?"

——談學習方法,樂趣,個人修養。

(2)曾子說:“我壹日三訪身:妳對別人不忠嗎?交朋友不相信?學不會嗎?”

曾子、曾參;我,我;天,每天;在三省,已經進行了多次自查自省;第三,是指多次;為,為,為;忠誠,敬業;信念、真誠和誠實;傳承,老師傳授的知識。

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很多次反思自己:我盡全力為別人工作了嗎?”和朋友交往誠實嗎?妳復習老師教的學習了嗎?"

——朱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即學是指受老師的影響,學是指熟悉自己,忠是指之誌。可見古代文人對道德修養的重視。

(3)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孔子說:“如果妳復習妳所學的,妳可以獲得新的理解和經驗,然後妳可以成為壹名教師。”

——這個側重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

(4)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迷惑是指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差不多,有害。

孔子說:“如果妳只讀書而不思考,妳將會困惑而壹無所獲;光做夢不看書很危險。"

——這壹篇也是講學習方法的,闡述了學習和思維的辯證關系,兩者不可偏廢。

(5)孔子說:“妳,教妳的女兒知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而知之。”

妳,鐘友,子魯茲;女,帶“妳”,妳;對,這個,這個;知,傳“智”。

孔子說:“魯茲,我讓妳來對待有知識的人和無知的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這壹段講的是學習態度。我們應該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6)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賢而自省。”

子曰:“見智者,當想到仰視之,見不道德者,當反思自己(是否有與他類似的問題)。”

(7)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

子曰:“數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師。(我想)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看到我有)他們必須改正自己的缺點。”

——這兩章都是關於學習態度的。意味著隨時隨地向所有人學習。別人的優點當然值得學習,我們也要及時學習別人的缺點。

(8)曾子說:“士要自強不息,任重道遠。認為仁是自己的責任難道不重要嗎?死後不是很遠嗎?”

弘毅,心胸寬廣,意誌堅強。

曾子說:“壹個學者必須有寬廣的胸懷和堅強的意誌,因為他有偉大的使命和漫長的道路要走。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難道不重要嗎?直到死,不是很遠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修身養性。曾子的意思是鼓勵他的弟子為“仁”的理想奮鬥壹生。

(9)子曰:“寒則知松柏枯。”

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才知道松柏是最後枯萎的。

——這句話指的是壹個人應有的修養品格。只有當他經得起困難的考驗時,他才能表現出紳士的本色。

(10)子貢問:“誰有壹句話,可以走壹輩子?”

孔子說:“我原諒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其,大概,也許;寬恕是指儒家忠恕之道,即推己及人,與人為善。

子貢問:“有沒有壹句話可以追隨終生?”子曰:“大概是寬恕吧!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

——曾子曾說:“夫子之道,忠恕也。”忠恕正是孔子學說的兩個方面:“忠恕”的要求是“欲立而立,欲達而成”,這是積極的壹面;“原諒”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消極的壹面。其實,這就是儒家“修身齊家,齊家齊家”理論的集中體現。

思考問題

1。《論語》>十則中哪壹則是關於學習方法和態度的,哪壹則是關於思想修養的,哪壹則是關於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的概念的?

所選章節10包含三個方面:(1)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2)關於思想道德修養,包括第1、4、5、6、7、8、9、10章;(3)關於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章和第10章。

2.孔子對向老師學習的看法是什麽?

孔子認為,幾個人走在壹起,總要有壹個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師。但這樣的人不壹定要完美。他的優點被吸收了;如果他有缺點,他應該克服它們。其實在孔子看來,任何有功德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師,都應該向他們學習。

3.孔子對新知與舊知、學習與思考有什麽看法?

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而知新”。只有“溫故而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在這裏,孔子強調的是“新知”,也就是開拓創新的精神。

關於學與思的關系,孔子認為學與思必須結合,二者缺壹不可。只讀書不經過自己的頭腦思考,會讓自己感到迷茫;光做白日夢不看書會讓妳精神疲憊,對自己不好。

成績檢測

積累和應用

1.在下面加上紅色的單詞。

論語()無用()危險()

()枯()三省,吾身()

沒有老師我怎麽傳承()。()

教壹個女人懂得()然後死去()

2.聯系上下文,解釋加紅字的意思。

時時學不如說()

人們不知道也不關心()

我的壹日三省()

我不知道是不是不知道,但是我知道()

人死後,離()還遠著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判斷對錯。

(1)《論語》是壹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關於學問和個人修養的章節很多,題目由孔子定。( )

(2)孔子,名,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中國儒學的創始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3)《論語》是儒家經典之壹,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資料。南宋時,朱將其與《大學》、《中庸》、《春秋》合為四書。( )

(4)《論語》有***20篇,是現存最早的用語錄寫成的古籍。( )

4.翻譯句子。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過來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子貢問:“誰能壹言而行終身?”

翻譯過來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孔子說:“我原諒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翻譯過來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按要求默寫課文相應段落。

(1)曾子說人要有自省的精神: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孔子說要謙虛謹慎,要博覽群書: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

(3)曾子說,出租車要有為理想不懈奮鬥的精神: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在這十句話中,很多句子後來演變成了成語。請寫出這些習語。

簡短回答

根據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曾子《我日三省吾身》中提到“求他人,交朋友”,“我習慣不了”。這些自省的內容在今天還有意義嗎?為什麽?談談妳的感受。

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三人行,必有我師”是什麽意思?它說明了什麽事實?

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如何理解“寒來暑往,方知松柏枯”這句話?這是什麽意思?

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妳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麽意思?妳和人接觸的時候會這樣嗎?學完這篇文章,妳對未來的願景是什麽?

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參考答案

基礎知識

1.1ún yùn wǎng dàI hóng diāo xǐng yān Chuán Huìyǐ

2.說起來,對於古代的“嶽”字,樂不可支。

生氣,生氣,生氣。

省,自省,自省。

知道,知道“智慧”,聰明,智慧。

已經,停了。

付出,應用。

3.(1)X(2)√(3)X(4)√

4.(1)孔子說:“讀書而不思則罔,得不到任何東西;只做夢不讀書,有危險。”

(2)子貢問:“有沒有壹句話可以追求壹生?”

(3)孔子說:“大概是寬恕吧!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

5.(1)曾子說:“我天天去三省:妳對別人不忠嗎?”交朋友不相信?學不會嗎?"

(2)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賢而自省。”或者說,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

(3)曾子說:“士要自強不息,任重道遠。認為仁是自己的責任難道不重要嗎?死後不是很遠嗎?”

6.邊學邊學的溫暖,知新聖人,思齊三人行,吾師未死必有長路,然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閱讀理解

1,還是有意義的。因為在當今社會,我們仍然需要對人忠誠,講究信用,善於學習。如果能每天認真反思自己在這些方面做得如何,對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知識水平肯定大有裨益。

2.幾個人走在壹起,壹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它道出了壹個道理,要想成為壹個高尚的人,就要虛心向別人學習。

3.只有天氣冷了,妳才會知道松柏的葉子已經枯萎了。說明壹個人的素質是可以在艱苦的環境中得到檢驗的。

4.不要把妳不想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說到想法,可以說得通。)

在線閱讀

壹、孔子與六經

孔子,姓孔,公元前551年生於魯,位於今天中國東部的山東省。他的祖先是宋朝貴族成員,是商朝皇室的後代,商朝是周朝的前朝。孔子出生前,其家族已因政治紛爭失去貴族身份,遷居魯。

孔子的生平事跡可以在《史記》的《孔子世家》中找到。從這個家庭,我們知道孔子年輕的時候很窮。50歲時,他加入魯國政府,後來成為高級官員。壹場政治陰謀迫使他下臺。遠離家鄉。十三年後,他周遊世界,壹直希望找到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社會改革理想。但是他到處都找不到。他老了,最後回到魯。三年後,他去世了。死於公元前479年。

各種哲學的興起是和私人講座同時開始的。就現代學術界所能判斷的,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以私人身份大量教授學生的人,他周遊世界時也有大量學生跟隨。按照傳統,他有幾千個學生,其中幾十個已經成為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前壹個數字無疑是誇張的,但毫無疑問他是壹個很有影響力的老師,更重要和獨特的是他是中國第壹個私塾老師。他的思想完美地保存在《論語》中。他的壹些弟子將他的零散言論匯編成壹部名為《論語》的文集。

孔子是“儒家”,是“儒家”的創始人。劉欣說儒學“遊走於六經之間,講究仁義”。六經是《易》、《史》、《蜀》、《李》、《嶽》(今已佚)、《春秋》(始於公元前722年,止於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那年的《魯國編年史》)。這些經典的性質,從書名就可以知道,只有《易》例外。其實它本來就是壹本占蔔書。

關於孔子與六經的關系,傳統學術界有兩派。壹派認為六經都是孔子的著作。另壹派認為孔子是《春秋》的作者,《易》的註釋者,《李》、《嶽》的校訂者,《詩》、《書》的編者。

但事實上,孔子既不是作者,也不是註釋者,甚至不是編者。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壹個在很多方面保持傳統的保守派。他真的要修改禮樂,就是要糾正壹切背離傳統的標準和做法。這樣的例子在《論語》中屢見不鮮。從《論語》中關於孔子的傳說來看,他從來沒有打算為後人寫什麽。那時候還沒聽說有私房書。私人著作是孔子時代以後發展起來的,在他之前只有官方著作。他是中國第壹個民辦教師,不是中國第壹個民辦作家。

孔子之前有六經。六經是過去的文化遺產。六經又稱“六藝”,是周代封建制度初期幾百年貴族教育的基礎。但是,大約從公元前7世紀開始,隨著封建主義的瓦解,貴族教師,甚至壹些貴族本身,雖然失去了爵位,但卻熟讀經典,散見於庶民之中。如前壹章所述,他們此時以教授經典為生,也在婚喪等儀式上“交換禮物”。這種人叫“儒”。

二、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西方對孔子的了解可能比中國其他任何人都多。然而,雖然孔子在中國壹直很有名,但他的歷史地位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評價。從歷史上來說,他是壹個普通的老師,但他只是眾多老師中的壹個。但在他死後,他逐漸被視為最神聖的老師,高於其他所有老師。到了公元前二世紀,他的地位更高了。當時很多儒家的人都相信孔子真的認命了,繼位為王。雖然他沒有真正到達極點,但他是理想中的君臨之王。這顯然是矛盾的,但依據是什麽呢?這些儒家的人說,依據可以在《春秋》的微妙含義中找到。他們形容《春秋》是孔子為表達其倫理和政治觀點而寫的最重要的政治著作,而不是孔子故鄉魯的編年史。公元前壹世紀,孔子的地位高於國王。按照當時很多人的說法,孔子是人群中活生生的神。這個神知道他之後還有壹個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所以他在《春秋》中樹立了壹個政治理想,這個政治理想足夠完善,可以讓漢人去實施。這種神化可以說是孔子輝煌的頂點。漢代中期,儒家確實可以稱之為宗教。

但這種神化期並沒有持續多久。公元壹世紀初,具有理性主義特征的儒者開始占上風。從此,孔子不再被奉為神,但他的“聖人”地位仍然極高。直到19世紀末,孔子的天命王觀才得以短暫復興,但不久之後,隨著中華民國的建立,他的聲望逐漸低於“至聖之師”。現在,中國大多數人會認為他是壹位老師,的確是壹位偉大的老師,但他遠不是唯壹的壹位。

另外,孔子生前被認為是有學問的人。比如他同時代的壹個人說:“偉大的孔子!學而不名。”(《論語?從前面的引語中也可以看出,他認為自己是壹個繼承古代文化並使之永久化的人,同時也有壹些人這樣認為。他的作品以敘事為基礎,使他的學派重新詮釋了上壹代的文化。他堅持自己認為古代最好的東西,創造了強大的傳統,壹直傳承到近代,這就像孔子自己的時代,中國正面臨巨大而嚴重的經濟社會變革。最後,他是中國的第壹位老師。雖然從歷史上看,他壹開始只是壹個普通的老師,但有些時候認為他是最神聖的老師可能也是有道理的。

選自《中國哲學簡史》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