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連瀉心湯簡介

黃連瀉心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雲岐子脈訣》:黃連瀉心湯 2.1 黃連瀉心湯的別名 2.2 處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2.6 摘錄 3 《傷寒大白》卷三:黃連瀉心湯 3.1 處方 3.2 功能主治 3.3 摘錄 4 《證治匯補》卷五:黃連瀉心湯 4.1 處方 4.2 功能主治 4.3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4.4 摘錄 5 《證治匯補》卷四:黃連瀉心湯 5.1 處方 5.2 功能主治 5.3 摘錄 6 《證治要訣類方》卷壹:黃連瀉心湯 6.1 處方 6.2 功能主治 6.3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6.4 摘錄 7 《明醫指掌》卷五:黃連瀉心湯 7.1 處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7.5 各家論述 7.6 摘錄 8 《瘍科心得集》卷上:黃連瀉心湯 8.1 處方 8.2 功能主治 8.3 摘錄 9 《外科真詮》卷上 9.1 方名 9.2 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10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1 《雲歧子脈訣》 11.1 方名 11.2 黃連瀉心湯的別名 11.3 組成 11.4 主治 11.5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11.6 附註 12 《醫統》卷十四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12.4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13 《外科正宗》卷四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主治 13.4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14 《醫方簡義》卷二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主治 14.4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黃連瀉心湯 1 拼音

huáng lián xiè xīn tāng

2 《雲岐子脈訣》:黃連瀉心湯 2.1 黃連瀉心湯的別名

瀉心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2.2 處方

黃連 生地黃 知母各15克 黃芩60克 甘草15克

2.3 制法

上藥哎咀。

2.4 功能主治

養陰瀉火,治傷寒,太陽、少陽相合,伏陽上沖,變為狂病,脈緊。

2.5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0克,用水230毫升煎服。

2.6 摘錄

《雲岐子脈訣》

3 《傷寒大白》卷三:黃連瀉心湯 3.1 處方

黃連、麥門冬、赤茯苓、甘草、木通。

3.2 功能主治

熱病內傷不得臥。

3.3 摘錄

《傷寒大白》卷三

4 《證治匯補》卷五:黃連瀉心湯 4.1 處方

黃連5分,厚樸5分,幹姜5分,甘草3分,人參1錢,半夏1錢,生姜1錢。

4.2 功能主治

痞滿。

4.3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4 摘錄

《證治匯補》卷五

5 《證治匯補》卷四:黃連瀉心湯 5.1 處方

大黃、黃芩、黃連、生地、甘草、木通。

5.2 功能主治

心熱口苦。

5.3 摘錄

《證治匯補》卷四

6 《證治要訣類方》卷壹:黃連瀉心湯 6.1 處方

大黃1兩,黃連1兩,甘草5錢。

6.2 功能主治

傷寒陽痞,時有熱證者。

6.3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原書用本方治上癥,宜先用桔梗枳殼湯,後用本方。

6.4 摘錄

《證治要訣類方》卷壹

7 《明醫指掌》卷五:黃連瀉心湯 7.1 處方

黃連1錢2分,厚樸1錢(制),幹姜8分,甘草5分,人參8分,白芍藥8分。

7.2 制法

上銼1劑。

7.3 功能主治

心下虛痞,按之痛。痞滿,脈弦數者。

7.4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2鐘,煎8分,空心熱服。

7.5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黃連清膈熱以消痞,厚樸瀉中滿以除痞,幹姜溫胃散寒滯,人參挾元鼓胃氣,甘草和中氣,半夏燥痰濕,更以生姜溫氣散寒滯也。

7.6 摘錄

《明醫指掌》卷五

8 《瘍科心得集》卷上:黃連瀉心湯 8.1 處方

黃連、黃芩、甘草。

8.2 功能主治

壹切火熱壅腫瘡瘍。

8.3 摘錄

《瘍科心得集》卷上

9 《外科真詮》卷上 9.1 方名

黃連瀉心湯

9.2 組成

人參1錢,黃連5分,熟地1兩,白芍2錢,遠誌1錢,麥冬2錢,茯神2錢,銀花5錢,公英2錢,甘草1錢。

9.3 功效

大補其水,內疏心火。

9.4 主治

井疽。生於心窩中庭穴,屬任脈經,由心經火毒而成,初如豆粒腫痛,漸增心躁如焚,肌熱如火,乃心熱不能下交於腎,腎水不能濟心火也。

10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10.1 方名

黃連瀉心湯

10.2 組成

姜黃連、甘草、生地、歸尾、赤芍、木通、連翹、防風、荊芥。

10.3 主治

舌心瘡。

11 《雲歧子脈訣》 11.1 方名

黃連瀉心湯

11.2 黃連瀉心湯的別名

瀉心湯

11.3 組成

黃連半兩,生地黃半兩,知母半兩,黃芩1錢,甘草半兩。

11.4 主治

傷寒太陽、少陽相合,伏陽上沖,變為狂病。

11.5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1盞半,煎服。

11.6 附註

瀉心湯(《雜病源流犀燭》)。

12 《醫統》卷十四 12.1 方名

黃連瀉心湯

12.2 組成

黃連1錢半,生地黃1錢半,知母1錢半,甘草5分。

12.3 主治

大頭時疫。心脈實,舌幹,或破或腫者。

12.4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水1盞半,煎8分,溫服。

13 《外科正宗》卷四 13.1 方名

黃連瀉心湯

13.2 組成

黃連1錢,山梔1錢,荊芥1錢,黃芩1錢,連翹1錢,木通1錢,薄荷1錢,牛子1錢,甘草5分。

13.3 主治

大人、小兒心火妄動,結成重舌、木舌、紫舌、脹腫堅硬,語言不利。

13.4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水2鐘,加燈心20根,煎8分,食後服。

14 《醫方簡義》卷二 14.1 方名

黃連瀉心湯

14.2 組成

黃連(姜汁炒)1錢,姜半夏1錢5分,酒炒黃芩1錢,幹姜8分,人參1錢,炙甘草5分。

14.3 主治

傷寒吐利並作,邪在上者。

14.4 黃連瀉心湯的用法用量

加大棗2枚,水煎服。

古籍中的黃連瀉心湯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卷二]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篇

。按之自濡者,謂不硬不痛,但氣痞不快耳。此甘草瀉心湯證也。集註程應旄曰∶誤下成痞,既誤在證,尤...

《傷寒論輯義》:[卷三]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半夏瀉心湯。枳實理中丸。喻氏程氏魏氏。主大黃黃連瀉心湯。金鑒。主甘草瀉心湯。未如錢氏不主壹方也。太...

《傷寒溯源集》:[卷之三結胸心下痞(臟結附)]心下痞證治第四

下。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食入口即吐。而以幹姜黃連黃芩人參湯治之。理自明矣。寒熱兼施。辛苦並用。...

《嬰兒論》:辨上焦病脈證並治第六

人參(三分)幹姜(三分)黃苓(三分)半夏(壹錢)黃連(二分)大棗(二枚)上八味。以水壹升。煮取七合去...

《焦氏喉科枕秘》:[卷壹]治喉痹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