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壹個重大發現被反對的例子。

壹個重大發現被反對的例子。

公元前342年,亞裏士多德回到馬其頓,擔任13歲的亞歷山大王子的老師。這位王子就是後來的亞歷山大大帝。他負責教王子達三年。公元前335年,亞歷山大登基後,亞裏士多德回到雅典,開辦了自己的學校。他在那裏住了12年。與此同時,亞歷山大大帝忙於對外軍事擴張。似乎亞歷山大不想從他的老師那裏得到任何建議。反而給他提供了很多錢,讓他可以繼續從事科研工作。科學家依靠國家財力進行科學研究,這在歷史上還是第壹次,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也從未有過。即便如此,亞裏士多德日夜陪伴亞歷山大也是危險的。亞裏士多德反對亞歷山大的獨裁。當亞歷山大以叛國罪處死亞裏士多德的侄子時,就好像他殺死了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與亞歷山大的親密關系激起了雅典人的憤慨。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駕崩,反馬其頓運動再起,叛軍占領雅典。亞裏士多德感到無能為力,於是想起了76年前蘇格拉底的命運,借口不給雅典人反對哲學犯罪的機會,逃離了這座城市。在避難所隱居數月後,他於公元前322年去世,享年62歲。

亞裏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令人震驚。他有170多件作品,傳世的只有47件。書的數量是多是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知識極其淵博,令人印象深刻。他的科學著作構成了當時科學知識的百科全書。他的作品涵蓋天文學、動物學、胚胎學、地理學、地層構造學、物理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簡而言之,古希臘人所知的所有學科和知識領域,無所不包。同時,他是壹個真正的哲學家,在哲學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成就。希帕克(約公元前190年-公元前125年)是古希臘天文學家。出生於小亞細亞半島西北部的尼西亞,曾長期在羅德島工作。

他是方位天文學的創始人。他計算出壹年的長度是365和1/4天,減去1/300天;發現白拱點和黃白交點的移動,月球的距離是地球直徑的30和1/6倍。幾個世紀以來,太陽和月亮的運動表被編輯並用於計算日食和月食。他在公元前134年發現了新的恒星,這促使他編制了850顆恒星的位置和亮度的目錄。他將自己對黃道的觀測結果與前人進行了比較,發現了黃道與赤道交點的緩慢運動——歲差,確定了年差為每年45”或46”。還發明了用經緯度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投影作圖的方法。為了研究天文學,他創立了三角學和球面學。希帕查斯留下了大量的觀測數據。後人在確定行星的各種周期和參數時,經常使用他的觀測結果。1718年,哈雷將自己的觀測結果與希帕克斯的記錄進行了對比,發現了恒星的自行現象。希帕查斯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關於他的著作都來自托勒密的著作。

張衡(78-139),南陽(今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Xi人。他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文學方面,張衡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華和廣博的知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壹。他指出,月亮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實際上是太陽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日食發生的原因,認識到了宇宙的無限性以及行星運動速度與距地球距離的關系。

張衡觀測並記錄了2500顆恒星,創造了世界上第壹個能精確表演天象的漏球,第壹個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制作了南車、自動鼓車、飛萬裏的木鳥等等。

張衡* * *著有32部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其中天文著作包括《靈憲》、《靈憲圖》。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這樣評價張衡:“這樣壹個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幾千年來令人欽佩。”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約90-168)是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地圖學家和數學家。

公元127年,年輕的托勒密被送到亞歷山大學習。在那裏,他讀了很多書,學了天文學和大地測量學。他長期居住在亞歷山大,直到151。

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紀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結構理論,即“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太陽、月亮、行星、恒星都圍繞地球運行。托勒密這個不反映宇宙實際結構的數學圖景,完美地解釋了當時觀測到的行星運動,在航海上取得了實用價值,被人們廣泛相信。托勒密本人聲稱,他的體系不具備物理真實性,只是壹個計算天體位置的數學方案。至於教會對地心說的使用和維護,是在托勒密死後壹千多年。

除了在天文學上的成就,托勒密在地理學上也有傑出的成就。他認為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整個地球,主要研究它的形狀、大小、經緯度的確定和地圖投影方法。他制作了類似星盤的測量經緯度的儀器(星盤)和角距離測量儀,在歐洲很出名。托勒密有八卷地理著作,其中六卷是用緯度和經度標註的地點和位置的列表。他的大部分位置似乎都是根據他的本初子午線和用弧度表示的水平圓之間的距離計算出來的,因為他的經度沒有壹個是從天文學上確定的,只有少數幾個緯度是這樣確定的。托勒密采用了博西多尼測量的地球周長的較小值,這使得他所有用弧度表示的陸地距離都被誇大了,因為他把每個弧度的距離定為500希臘英裏,而不是600希臘英裏。結果,歐洲和亞洲隔著大西洋的距離看起來比厄拉多塞的計算要小得多,這最終導致了哥倫布試圖從西方航行到亞洲。

祖沖之(429-500),文遠人,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制造家。

天文學方面,祖沖之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新歷法——大明歷。在達李明,他首次引用歲差,這是我國歷法史上的壹次重大改革。他還采用了391的144閏月的新閏周,比古代發明的19的7閏月閏周更精確。祖沖之計算的回歸年份和相交天數與觀測值非常接近。

從數學上講,祖沖之計算的圓周率真值應該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了壹千多年。

在機械制造方面,我們做了壹輛鑄銅指南針車和壹臺用液壓碾米的水錘磨,壹天能走幾百裏。quot千裏之船”和計時儀器,如漏水的罐子和路邊石。

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壹群(683-727),俗名張遂,韋州長樂(今河南南樂縣)人,唐代僧人,傑出天文學家。

為了觀測天象,該小組與機械制造商梁令贊合作,制造了黃道儀和水運象。該線在掌握大量實測數據的基礎上,重新測量了150多顆恒星的位置,發現這些恒星在古籍中記載的位置與實際位置不符。

從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開始,壹批人主持了壹次大規模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全國12個觀測站中,以河南南宮朔等人的壹組觀測最為成功。經過壹行計算,得出了壹度的子午線長度,這是世界上第壹次子午線測量。

從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開始,壹個小組用了兩年時間將《大衍歷》初稿編成20卷,糾正了過去歷法將全年平均分為24個節氣的錯誤,是我國歷法的壹次重大改革。

代表團還編撰了《開元大衍歷》、《七政歷》、《易經》、《心算》、《通融之禮》、《堯七星別》、《護北鬥法》。為了紀念該行的功績,人們將小行星1972命名為“壹行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