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怎麽不見雙龍的印章?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怎麽不見雙龍的印章?

張擇端在繪畫方面很有天賦,他開始學習壹種有嚴格尺寸規則的界畫,類似於現在的建築效果圖。學院派繪畫的經歷對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至關重要。正是因為他把細致準確的界畫和風俗畫的詩意有機地結合起來,才造就了舉世聞名的《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以傳統的卷軸畫、工筆重彩的構圖,再現了北宋都城汴京東南城沿河兩岸的市井生活影像。《清明上河圖》為絲綢上色。全圖高25cm,長528cm。圖中有1000多人,1000多只動物,河上有20多艘船,20多輛車在移動。此外,《青樓畫亭》、《繡門珠簾》、《異域之城》、《水陸仙通》、《全景掃描》是北宋汴京最真實、最生動的影像記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是壹部宋代版本的風俗紀錄片。

張擇端為什麽要花這麽大力氣畫這幅畫?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畫家本能的想保留世間繁華景象。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他希望得到熱愛繪畫的宋徽宗的賞識。

傳說張擇端曾經在翰林畫院當過畫家,所以他非常了解惠宗的喜好。惠宗看到這幅畫,高興地在畫上寫了五個薄薄的金墨寶“清明上河圖”,還蓋上了猩紅的雙龍印章,然後將這幅畫收藏在了秘宮。靖康之災隨即發生,既是北宋之災,也是清明上河圖的噩夢。

這場戰爭使北宋的首都變成了壹片廢墟,清明上河圖也落入了侵略者任堇的手中。估計是金兵沒有意識到這幅畫的價值,使得它迅速成為民間,被壹位北宋幸存的知識分子買走。

然而,這幅畫創作於北宋惠宗時期,後來去向不明。有學者推斷,我們現在看到的不是北宋的畫,而是明朝大畫家董其昌手握南宋臨安(杭州)時張擇端重繪的作品。

象征鄉愁的張擇端作品壹出,便受到南宋畫家的廣泛關註,於是出現了許多以張擇端作品為藍本的臨摹本。雖然這些臨摹在當時是出於思鄉之情,但卻給後人鑒定這幅畫的真偽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元明清時期,清明上河圖充滿了戲劇性。參加征集或比賽的有元代著名畫家趙,明代大學者李東陽,漢奸嚴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