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敦煌為何有如此多的儒家經典和文物的幾點看法
第壹,避難論。
人們認為,這麽多經書和遺書被藏在石室裏,並被密封起來,是莫高窟的僧人為了躲避戰爭,從戰爭中保存經書和遺書而存放的。這種觀點是最早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也很多。但是具體關門時間不壹樣。
最具代表性和最常見的說法是,宋初西夏人占領敦煌之前,千佛洞司夏寺的僧人在離開前將經書、佛像和雜書藏在洞中。戰後再回來用。誰知這些和尚再也沒有回來,也沒有任何消息,這個山洞也成了不為人知的秘密。
第二,拋棄論。
人們認為這些經書和遺書是當時敦煌僧人遺棄的無用廢物。因為佛經很多,為了尊重佛經,這些用過的經書既不能丟棄,也不能焚燒,只好用這個石室把它們封起來。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逃避戰爭的論點自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這是因為藏經洞內沒有完整的《大藏經》等珍貴物件,大部分都是零碎的卷和篇,有很多疑似和虛假的經書,甚至還有很多錯抄的廢卷和塗鴉,甚至還有作廢的文書和過期的契約。
藏經洞關閉的時候,也就是曹宗壽在位期間(1002?1O14),敦煌僧人已請求大陸完成大藏經。並向朝廷乞求壹部金銀藏經,以及用錦緞包裹、黃金題名的大乘經。如果是避難,那麽這些珍貴的東西自然應該珍藏在石室裏。為什麽不是整部大藏經,而是殘破的經書?所以,真正的原因不是避難,而是這些東西當時真的沒用了,被拋棄了。
第三,書庫改造理論。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大約在公元1000年,折紙卷軸已經從中原傳到了敦煌。因其易讀易攜帶,深受僧人青睞。所以,藏書樓裏的卷軸佛經和很多不方便使用的雜物都放在石室裏,關著。
有多少敦煌文物流失海外?
還有多少敦煌文物流落海外?真實的數字仍然是個謎。如今,英、法、德、俄、日等國博物館中的各類敦煌文物,以及有著壹千多年歷史的絲綢佛像書籍,往往被“不完全統計”抹去。相對數量齊全,卻是珍品之壹:敦煌遺書!
敦煌遺書,出土於敦煌藏經洞等地,囊括了帛畫、佛經等各類珍寶。它涵蓋了從蕪湖十六國到北宋的七個世紀,不僅有漢文資料,還有藏文和其他文字資料,包括宗教歷史和民俗。這是凝結著古絲綢之路歷史的文化瑰寶,其價值永不改變。但是
這些“寶藏”的命運如何?5萬冊敦煌遺書中,有三分之二流失海外,英國占了1.3萬多冊,俄羅斯拿走了1.2萬多冊。還有瑞典、丹麥、印度、德國、韓國,各有幾千冊。
在各國考察敦煌的探險家中,斯坦因是最無情的壹個。這位出身於匈牙利猶太家庭的學者在被敦煌經書震驚後,立即開始不遺余力地籌集資金,這幾乎斷送了他的敦煌之行。鄭忠臨走前立了遺囑,壹路更是艱難。即使在寒冷的天氣裏,就連他的腳也幾乎凍壞了!如此狠毒之人到了敦煌,自然下手更狠:自光緒三十三年以來兩次到訪,總共只花了920兩銀子,就帶走了上千件珍貴的敦煌文物,其中就有中國第壹部雕版金剛經。
為了這次巨大的收獲,斯坦滿載而歸,他壹路慷慨解囊。壹部分寶藏送給了印度、匈牙利等國,大部分被英國打包收藏。結果迅速走紅,他的名字上了《泰晤士報》的頭版。甚至後來他去敦煌坑文物的時候,時報甚至給他開了專欄。每周,關於他旅行的趣事都用電報發過來。他看到報紙是空的,就開始直播——直播如何坑中國人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