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以後,吸煙之風傳遍了全世界。煙草傳入我國,大約在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由菲律賓的呂宋島傳入廈門,所以當時叫它為“呂宋煙”。種植最早的是漳州。但也有人認為是先傳入臺灣,再傳入漳州、泉州。傳入的確切時間、年份已不可考,最早的說法認為是在萬歷三年(1578年),但未提出證據;最晚的說法是《廣州植物誌》(1956年)提出的,認為“當在1700年以後”,這和事實不符。因為那個時候已是清朝康熙年間了。
李時珍《本草綱目》(1590年)中沒有煙草的記載,但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1755年)中把煙草歸入火部,並引張景嶽之說,謂“煙草味辛氣溫,性微熱……此物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歷時,出於閩廣之間,自後吳楚地土皆種植之”。德人白裏契奈特在其所著的《中國植物學文獻》(1870年)壹書中,亦謂我國古籍中沒有煙草的記述,瓷器上畫有煙草的亦都在1700年以前。由上述種種記載,看來煙草傳入我國,至遲不會晚於1620年。
萬歷以後到明朝滅亡的25年間,吸煙之風已經很盛行。不然的話,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也不會嚴令禁止種煙草和吸煙了。煙草是壹年生草本植物,用來制煙的部分為煙葉。17世紀以前的制品,主要是雪茄煙、鬥煙、鼻煙及嚼煙。到了1843年才開始生產卷煙。我國最早生產的是福建皮絲煙,已有300年歷史。到1890年才由外商輸入卷煙,大約在1905年前後,上海才開始生產卷煙。
擴展資料煙草屬茄目,茄科壹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稍木質化。花序頂生,圓錐狀,多花;蒴果卵狀或矩圓狀,長約等於宿存萼。夏秋季開花結果。
壹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全體被腺毛;根粗壯。莖高0.7-2米,基部稍木質化。葉矩圓狀披針形、披針形、矩圓形或卵形,頂端漸尖,基部漸狹至莖成耳狀而半抱莖,長10-30(-70)厘米,寬8-15(-30)厘米,柄不明顯或成翅狀柄。花序頂生,圓錐狀,多花;花梗長5-20毫米。花萼筒狀或筒狀鐘形,長20-25毫米,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短不等;花冠漏鬥狀,淡紅色,筒部色更淡,稍弓曲,長3.5-5厘米,檐部寬1-1.5厘米,裂片急尖;雄蕊中1枚顯著較其余4枚短,不伸出花冠喉部,花絲基部有毛。蒴果卵狀或矩圓狀,長約等於宿存萼。種子圓形或寬矩圓形,徑約0.5毫米,褐色。夏秋季開花結果。
煙草危害是當今世界嚴重的公***衛生問題之壹。眾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吸煙和二手煙暴露(被動吸煙)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高達600萬,即平均每6秒鐘有1人死於吸煙相關疾病;吸煙者中將會有壹半因吸煙提早死亡;因二手煙暴露所造成的非吸煙者年死亡人數約為60萬。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煙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