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是傳說中能引發旱災的怪物,它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壹、上古時代,黃帝曾經收過壹個女子為義女,她的名字叫做“女魃”,是司火的神明,在與蚩尤大戰的過程中,由於沾染了地上的濁氣而無法返回天上,因為她是司火的神,身上帶著灼熱之氣,不管走到哪裏,都被人們驅趕,咒罵。時間久了,女魃慢慢迷失了心性,成為了為禍壹方的妖物。
二、人死為屍,屍久而不腐而為僵,僵屍經歷千載而不滅,吸盡天地靈氣,便可成為魃,魃再經千載,等待身上的白毛盡數轉換為紅毛,就成了旱魃,旱魃壹出,赤地千裏。
民間傳說,僵屍經歷千年以上,身體就會回軟,不再硬邦邦的只會跳動,腦子裏也有了思想,不再只是到處吸人血,吃人肉,換句話來說:僵屍成精了,成精了的僵屍再過千年,就可以成為僵屍王者,最終進化形態:旱魃。
擴展資料:
古代民間對付旱魃的方法:
民間對付旱魃的方式在中國古代,主要是使用童子尿與黑狗血來對付旱魃。童子尿與黑狗血也是古代降妖辟邪中主要使用的物品。
明清時期以僵屍為“旱魃”的觀念十分流行,由此也派生出“打旱骨樁”、“焚旱魃”等求雨習俗,《明史》中記載的民俗說,每遇幹旱,人們便發掘新葬墓冢,將屍體拖出,殘其肢體,稱作“打旱骨樁”。
雖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風流行,但直至清代,此風在民間仍很盛行。有意思的是這種風氣也見之於外國。如俄羅斯有些地區的農民,壹旦遇到旱災,便常去挖出喝酒醉死人的屍體,將其沈入最近的沼澤或湖泊之中,甚至也有殘其肢體的行為,以此來求得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