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名人讀書的方法有哪些?

名人讀書的方法有哪些?

1.毛澤東的讀書法

毛澤東畢生珍惜時間,博覽群書.其中“三復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他主要的讀書方法.他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古籍,並且不斷地重溫;就是到了晚年,對他喜愛的同壹本史書,也是反復研讀,並有讀過壹遍書在封面劃上壹個圈作記號的習慣,所以,在他讀過的許多書籍中,均留下了他讀過二遍、三遍的圈記.毛澤東在青年時代讀書時即有“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的習慣.他的寫作多表現在作內容摘錄,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符號,作批註以及寫讀書日記、在原書上改錯糾謬.

2.魯迅的讀書法

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壹是泛覽,他提倡博采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閑的時候,要“隨便翻翻”.二是硬看.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鉆透為止.三是專精.他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選擇自己喜愛的壹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壹事無成.四是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註意觀察並重視實踐.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他還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壹部活書”.五是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3.蘇步青的讀書法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主張讀書要多讀、精讀、他讀書時,第壹遍壹般先讀個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這樣來讀《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的.他最喜歡《聊齋》,不知反復讀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無處查,他就讀下去再說,以後再讀就逐步加深理解.蘇步青讀數學書也是這樣的,他總是邊讀邊想,邊做習題,到讀最後壹遍,題目全部做完.他認為,讀書不必太多,要讀的精,要讀到妳知道這本書的優點、缺點和錯誤了,這才算讀好、讀精了.

4.華羅庚的讀書法

華羅庚是靠刻苦自學成長的數學家,他的讀書方法有獨到之處.

用慢功夫打基礎.華羅庚初中畢業後自學高中內容,先用慢功夫打好基礎,再逐步加快進度,他用五六年的時間才自學完高中內容.由於學得紮實,到清華大學沒多久,他就聽起了研究主課程.

“厚薄”法.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妳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妳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麽,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推想法.壹本書拿到手後,華羅庚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開始閉目推想:這個題目如果自己來做,該怎麽做.待壹切全部想好後,再開始閱讀.凡是已經知曉的內容,很快瀏覽而過,專門去讀書中那些新的獨到的觀點,這樣,華羅庚博采眾長,得益很多.

5.王梓坤的讀書法

數學家王梓坤的讀書方法也很有風格.壹是抄讀法.王梓坤上中學時,做完功課壹有時間,便光顧圖書館.好書借了實在舍不得還,但買不到也買不起,他便下決心動手抄書.抄,他認為總還是抄得起的.他先後抄過林語堂寫的《高級英文法》,抄過英文的《英文大全》,還抄過《孫子兵法》,這本書愛不釋手,則壹口氣抄兩份.王梓坤認為,人們只知抄書之苦,未知抄書之益,抄完毫未俱見,壹覽無余,勝讀十遍.二是慢中求快法.他認為,壹本書的前壹兩章通常是全書的關鍵,因為每門學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對象,有專門的術語和符號,如平面幾何研究三角形、圓及其他圖形的性質,初等代數則主要研究代數運算.因此,耐心地學好前壹兩章,初步掌握這門學科的思想方法,這樣讀下去才會有興趣.他拿到壹本書後,開始總是讀得很慢,邊讀邊做筆記,做習題,想壹想,算壹算,細細閱讀,認真理會,先慢後快,慢中求快.

6.田中角榮的“撕書”讀書法

曾任過日本總理大臣的田中角榮,早年由於家境貧寒,上完高小以後就失去了系統學習的機會.在半工半讀的學習中,他十分註意讀書方法.為了鍛煉自己的記憶力,他壹頁頁地背誦《簡明英和詞典》、日文辭典《廣辭林》,采用的辦法就是壹次撕下壹頁,記熟了就扔了.這鍛煉出他非凡的記憶力.

列寧讀書法:

列寧怎樣提高閱讀速度

列寧讀書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異常驚人.有壹次,壹位老布爾什維克見列寧捧著—本很厚的外文書在快速翻閱,便問他要把壹首詩背下來需要讀多少遍,列寧回答說:只要讀兩遍就可以了.

列寧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的記憶力,是與他讀書過程中的專心致誌分不開的.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壹切就理會不到了.有壹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壹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壹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壹章書,才擡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這個故事說明,要想把書讀透、記牢,必須高度集中註意力.古人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壹,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秦牧讀書法:

秦牧主張“牛嚼”和“鯨吞”

當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書報雜誌,廣搏地積累知識.結果,他寫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識的珠寶串成,閃耀著獨特的光彩.秦牧在談到讀書時,主張采取牛和鯨的吃法,即“牛嚼”與“鯨吞”.

什麽叫“牛嚼”呢?他說:“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壹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復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有的書,剛開始先大體吞下去,然後分段細細研讀體味.這樣,再難消化的東西也容易消化了.”這就是“牛嚼”式的精讀.

那什麽叫“鯨吞”呢?他說,鯨類中的龐然大物——須鯨,遊動時儼然能壹座飄浮的小島.但它卻是以海裏的小魚小蝦為主食的.這些小玩藝兒怎麽填滿它的巨胃呢?原來,須鯨遊起來壹直張著大口,小魚小蝦隨著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壹合,海水就從齒縫中嘩嘩漏掉,而大量的小魚小蝦被篩留下來.如此壹大口壹大口地吃,整噸整噸的小魚小蝦就進入鯨的胃袋了.人們泛讀也應該學習鯨的吃法,壹個想要學點知識的人,如果只有精讀,沒有泛讀;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它幾萬字的話,知識是很難豐富起來的.單靠精致的點心和維生素丸來養生,是肯定健壯不起來的.

“牛嚼”與“鯨吞”,二者不可偏廢.既要“鯨吞”,要大量地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又要對其中少量經典著作反復鉆研,細細品味.如此這般,精讀和泛讀就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巴金的讀書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壹奇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壹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誌兩點鐘來量體溫.我坐著,壹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壹些書,壹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壹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裏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壹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壹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壹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壹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壹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裏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裏有壹個大倉庫,裏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壹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壹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壹樣,能進壹步消化吸收.每回憶壹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鬥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余生消耗的.壹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華羅庚讀書法:

華羅庚讀書法:“由薄到厚”與“由厚到薄”

華羅庚教授把讀書的過程歸納為“由薄到厚”與“由厚到薄”兩個階段.

他說:“壹本書,當未讀之前,妳感到就是那麽厚;在讀的過程中,如果妳對各章各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材料,那就會覺得更厚了.但是,當我們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就會感到書本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這是每個科學家都要經歷的過程.這樣,並不是學的知識變少了,而是把知識消化了.”

--

恩格斯讀書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壹是重視讀原著,壹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壹封信,說有壹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壹所高等學校才好.恩格斯復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裏每壹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壹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壹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了解壹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了解這壹理論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