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太陽丹簡介

太陽丹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陽丹 2.1 處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摘錄 3 《局方》卷二(紹興續添方) 3.1 組成 3.2 主治 3.3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3.4 制備方法 4 《活人方》卷壹 4.1 組成 4.2 功效 4.3 主治 4.4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4.5 制備方法 5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5.1 組成 5.2 主治 5.3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5.4 制備方法 6 《證治要訣類方》卷四引《局方》 6.1 組成 6.2 主治 6.3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6.4 制備方法 6.5 附註 7 《異授眼科》 7.1 組成 7.2 主治 7.3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7.4 制備方法 7.5 附註 附: 1 古籍中的太陽丹 1 拼音

tài yáng dān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陽丹 2.1 處方

[附?|腦?]子二兩(別幹),川芎、甘草、白芷,各壹斤。石膏(別研)二斤,大川烏(炮.去皮.臍)壹斤。

2.2 炮制

右為細末,蜜同面糊為圓,每兩作壹十八粒,朱紅為衣。

2.3 功能主治

治頭疼,傷寒、感風、氣積,偏正、夾腦壹切頭疼。每服壹粒,薄荷茶嚼下。

風壅痰盛,咽膈不利,亦宜服之。

2.4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 《局方》卷二(紹興續添方) 3.1 組成

腦子2兩(別研),川芎1斤,甘草1斤,白芷1斤,石膏(別研)2斤,大川烏(炮,去皮臍)1斤。

3.2 主治

傷寒感風氣積,偏正夾腦壹切頭疼;及風壅痰盛,咽膈不利者。腦寒之病,皆因邪攻於上焦,令人頭痛,晝夜引痛,不能安寧。

3.3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粒,薄荷茶嚼下。

3.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蜜同面糊為丸,每兩作18粒,朱砂為衣。

4 《活人方》卷壹 4.1 組成

北細辛5錢,麻黃5錢(去節),幹姜2錢5分,桂枝2錢5分,附子1錢5分。

4.2 功效

培補脾腎陽和之氣,溫散表裏寒濕之邪。

4.3 主治

寒邪暴中,頭痛寒戰,嘔吐腹痛,身冷無汗。

4.4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遇癥即以生姜湯調服2錢,暖臥。裏實者,以出汗為度;虛則聽其自然。煎劑1時無辦者,急用之。

4.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收貯。

5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5.1 組成

石膏1斤,川芎1兩,白芷1兩,甘草1兩,腦子2兩。

5.2 主治

頭風。

5.3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薄荷湯送下。

5.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蜜和面為丸,每料分作18丸,朱砂為衣。

6 《證治要訣類方》卷四引《局方》 6.1 組成

川烏、南星等分。

6.2 主治

偏正頭風作痛,痛連於腦,常如牽引之狀,發則目不可開,眩暈不能擡舉。

6.3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調貼太陽痛處。

6.4 制備方法

上為末,連須蔥白搗爛。

6.5 附註

本病宜服芎辛湯,間進太陽丹。

7 《異授眼科》 7.1 組成

大川烏(炮)1兩,石膏(煆)2兩,白芷1兩,甘菊1兩。

7.2 主治

雷頭風,太陽穴疼痛者。

7.3 太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80丸,淡姜湯送下。

7.4 制備方法

上為末,蜜和面糊為丸,朱砂、羌活1兩,甘草2兩,細辛5錢為衣。

7.5 附註

方中朱砂用量原缺。

古籍中的太陽丹 《驗方新編》:[卷十七眼部]眼科七十二癥問答癥因丸散

故生腦損,以致早晚目昏。宜點珍珠膏,服寬中湯、太陽丹、瀉肺散,灸風府穴。寬中湯∶青皮四兩,陳皮四兩...

《普濟方》:[卷四十四頭門]頭痛(附論)

半兩)太陰玄精石(半兩)雄黃(半兩)朱砂丸。不太陽丹(出危氏方)治頭疼傷寒。感風氣積。偏正夾腦。壹...

《異授眼科》:[眼有七十二癥醫治]第十七問

故主腦損,以致臨晚目昏。宜點珍珠膏,服寬中散、太陽丹、瀉肺散,灸風府穴。(風府穴壹名舌本穴,在頂後...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指南總論卷中]論中風證候

首烏丸。論諸風頭痛目暈皆因風虛氣上攻頭目,可與太陽丹、白龍丸、茶調散、川芎丸。太陽穴痛,與急風散塗...

《世醫得效方》:[卷第十大方脈雜醫科]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