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想了解漢朝和清朝的歷史。

我想了解漢朝和清朝的歷史。

強盛的封建帝國--漢朝

建都長安的西漢帝國

秦朝末年,統治者對人民的剝削、壓迫更加殘酷,老百姓怨聲載道,於是爆發了由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失敗以後,繼起領導農民戰爭的是項羽和劉邦。公元前 206年,劉邦的軍隊攻陷了鹹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秦亡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展開了將近4年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

公元前202年,項羽在垓(gai1)下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項羽見大勢已去,便拔劍自殺。項羽壹死,劉邦得了天下,就正式稱帝,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劉邦就是漢高祖。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由農民起義,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後建立的朝代。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得到了土地,許多奴隸也恢復了自由,農業經濟因而在漢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鐵制的農具在漢代大量使用。漢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推廣牛耕的時期。從中國多個地區所發現的漢代人工鑿井,可以證明當時的農民已經普遍地利用地下水灌溉農田。此外,在同壹塊農耕地上每年輪番種植不同農作物的“代田法”也開始出現。 1:開溝作壟(long3)

將農作物的種子散播在溝中

2:逐次培壅(yong1)

作物長出幼苗後,進行施肥,使苗茁壯成長,能耐風旱。

3:土地輪番使用

西漢建立時,北方的匈奴不斷地侵擾中國,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物,漢高祖劉邦曾經親自率領軍隊討伐,但因財力與物力不足,無法在軍事上完全阻止匈奴的侵擾。到了漢武帝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軍事力量大為增強。漢武帝於是起用衛青、霍去病兩員大將,對匈奴發動多次自衛反擊戰,終於瓦解了匈奴的軍事力量,消除了北方的邊患。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和要求進壹步實現思想統壹,接納儒家學者董仲舒的大壹統和尊君的理論,屏棄百家,獨尊儒術,在太學中設置五經博士,宣講儒家的經典《詩》、《書》、《易》、《禮》、《春秋》。從此,儒家思想便被確定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董仲舒鼓吹“君權神授”,認為“天子”代表上天治理天下,是萬民的主宰,因此應該擁有壹切的權力。他也鼓吹“天人感應”,認為人的壹舉壹動都受到上天的監視,因此應該順從天意,如果違背天意,就會受到警告,遭受水旱天災或地震之類的磨難。不過,人也可以用行為感動上天,以消災解難。

定都洛陽的東漢帝國

西漢武帝以後,統治階級逐漸腐敗,到了漢平帝時,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王莽掌握了西漢王朝的大權。到了公元8年,王莽索性篡(cuan4)位(奪取政權),建立“新朝”。王莽奪位後,曾設法推行壹系列的社會改革,可惜改革不得其法,反而加深了社會矛盾,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後推翻了王莽政權。公元25年,曾參加過農民起義軍的西漢皇族劉秀,即位稱帝,定都洛陽。洛陽在長安的東面,因此,歷史上稱劉秀建立的王朝為東漢,以別於劉邦建立的西漢,劉秀便是漢光武帝。漢光武帝成功地推行了壹些社會改革,復興漢朝,歷史上稱這段時間為“光武中興”。

東漢在科學上取得了奪目的成績。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減低了造紙成本。在天文學上,著名的科學家張衡論證了天地都是圓的,日月星辰都在不斷地轉動的道理;他也基本上論證了月食的原理,指出月亮不會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照,當日光被地影遮住時,就會產生月食現象。

張衡也發明了世界上第壹臺地動儀,利用地震波來測定地震的方向。地動儀於公元132年發明,並在公元138年準確地預測到離洛陽壹千裏以外地區的地震。地動儀的制成,比歐洲制成相類似的地震儀要早壹千七百多年。

東漢也是醫學發達的時代。中醫的重要醫學論著《傷寒雜病論》成書於這壹時期,作者是漢末名醫張仲景。東漢末年好多人死於傷寒癥,張仲景壹面繼承前代的醫學成果,壹面搜集民間藥方,並結合個人豐富的臨床經驗,寫下了《傷寒雜病論》,有系統地整理了傷寒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為後世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時期的傑出醫生還有華佗。他擅長內科、婦科、小兒科和針灸,尤精於外科。他配制了“麻沸散”,讓病人服後麻醉,再開刀動手術,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法進行外科手術的醫生。華佗的醫術,反映了漢代醫學的高超水平。

東漢後期,政治腐敗,災荒連年,廣大的農民無衣無食。河北人張角見民不聊生,便號召農民起義推翻東漢政權。起義軍頭裹黃色頭巾,稱為“黃巾軍”。漢朝與起義軍斷斷續續戰鬥了幾十年,最後雖然平定了“黃巾之亂,但國力也遭受了沈重的打擊,以致東漢政權奄奄壹息。中央政權的脆弱導致天下四分五裂,群雄並起,互相征討。到了最後,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是為“三國時代”。

公元220年,魏國曹丕(pi1)代漢稱帝,東漢滅亡。漢朝前後經歷了426年。

清朝(1644年—1911年統治中國),統治者為滿族愛新覺羅氏。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王朝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定都為赫圖阿拉(後改稱興京,在今中國遼寧省新賓縣境內)。1636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稱帝。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崇禎皇帝自殺,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清軍說降吳三桂,在他的帶領下入關打敗李自成農民軍,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清帝溥儀於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代自入關後,***歷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清朝歷史

後金政權的建立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壹直居住在滿洲,即今中國東北。明朝洪武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余勢力,於是明朝在滿洲壹帶設立遠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遷,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

南遷後,建州部與中原地區來往密切,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經濟繁榮,八旗制度隨即建立,而此時正是努爾哈赤擔任明朝建州部首領。1583年(明萬歷十壹年)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並海西四部,征服東海女真,統壹了分散在滿洲地區的女真各部。

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改元天命。

1618年(天命三年,明萬歷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公布名為“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公開起兵反明。

清朝建立和入關。

1636年,皇太極在沈陽稱帝,改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清朝正式建立。1643年皇太極病死,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

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朝統治,明崇禎帝自殺。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打敗農民軍。同年(順治元年),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在北京再次即位,並定都北京。

清初為緩和階級矛盾,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都相對明末戰亂有所恢復。至十八世紀中葉,封建經濟發展到壹個新的高峰,史稱「康雍乾盛世」。於是中央集權專制體制更加嚴密,國力強大,秩序穩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紀後期,已達到三億左右。康熙年間,統壹了臺灣,並與俄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乾隆中葉,平定準噶爾、回部,統壹了新疆。這不僅壹舉解決了中國歷史上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曠日持久的沖突,而具采取了壹系列政策,發展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鞏固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統壹,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圖最大時達1200多萬平方公裏,疆域西起巴爾喀什湖和蔥嶺,東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庫頁島,東至海,包括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南起南海諸島,西南到廣西、雲南、西藏,包括達拉克,北至漠北和外興安嶺。在文化上,康乾時期編纂了幾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等,對清理和總結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同時,也將大量珍貴書籍焚毀。因為中國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強烈的“華夷之辯”意識,滿族入關後,為鞏固作為異族的統治,消滅漢族主體意識,對中國古籍進行了壹次集中整理、檢查、修改和銷毀,即是通稱的對“四庫全書”的整理。其中凡被認為對滿清不利的,進行修改或毀滅。其中著名的《天工開物》因被認為存在“反滿”思想而被銷毀。幸好法國有藏於《天工開物》的明朝原版才得以重印刊行中國。但沒有保留於國外的大量珍貴書籍卻永遠失傳,為中國文化史上壹場浩劫。

由於清朝大興文字獄並焚毀書籍,並閉關自守,盲目自大。因此,與同壹時期西方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形勢相比,中國封建社會末期所取得的這些成就則相形見絀,中國已落後於世界發展的先進潮流,並且正在拉開越來越大的距離。

清中葉以後,由於承平日久,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反清鬥爭接連不斷,其中歷時九載的白蓮教起義結束了清朝的全盛時期。1840年的鴉片戰爭和此後帝國主義的入侵,使清廷與侵略者分別締結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滿族失去了早期那種積極進取、富有朝氣的精神,政治腐敗,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蹣跚地進入了它的衰落時期。人民負擔更為沈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由此而爆發了壹系列反帝反封建運動,如太平天國運動、撚軍起義等。為挽救自身命運,統治階級內部亦進行了壹些改革活動,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變革,使中國走上富強獨立的道路,但皆以失敗而告終。無數的仁人誌士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奮戰,前仆後繼。愛國主義的浪潮,在中國近代史上洶湧澎湃,空前高漲。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中國歷史進入了壹個嶄新的篇章。清代自入關後,***歷十帝,二百六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