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的歷史中,夏朝經歷了多少年?

中國的歷史中,夏朝經歷了多少年?

約410年。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壹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壹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壹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壹帶。

壹般認為,夏朝***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0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經夏商周斷代史研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中原地區包括禹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在內的夏朝時期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點。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裏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壹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蔔辭的文字記載。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裏頭遺址)的全期或第壹、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

擴展資料:

1、夏族起源

據史書記載,在夏後氏建立之前,曾出現過夏部族與周圍其他部族之間爭奪聯盟首領的頻繁戰爭。夏部族大約是在中國古史傳說中的顓頊以後逐漸興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獻均把夏族追溯到顓頊。

其中《史記·夏本紀》與《大戴禮記·帝系》稱鯀為顓頊之子,但很多文獻都說鯀是顓頊的玄孫(五世孫):黃帝次子曰昌意,生顓頊,顓頊之子名鯀,鯀之子名叫禹,為夏後啟(即夏啟)父。

這些記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顓頊部落的壹支後裔,是黃帝後裔顓頊高陽氏與炎帝的壹支***工氏通婚形成的壹個部落,夏部落壹開始居住於渭水中下遊,後東遷至晉南、豫西伊洛流域。

2、世襲制度

“世襲制”就是古代皇帝下臺後,將皇帝的九五之尊轉給自己的兒子。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系世代傳承,這種傳承主要有“家長”的傳承,諸侯國的傳承。

“家長”的傳承還可分為父系與母系。執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與君主之間可能有血緣關系,但不壹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傳弟,也有的是叔傳侄;有的是受命於王,還有的是搶班奪權、謀權篡位,故而不在世襲之例。

世襲制從大禹三讓天下而不能成,“禪讓制”終結,以分封建國為基本政治制度的世襲制正式確立。

壹讓天下,禹辭辟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

二讓天下,帝禹立而舉臯陶薦之,且授政焉,而臯陶卒。

三讓天下,而後舉益,任之政。以天下授益。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而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自此始於堯舜的禪讓制終結,源於黃帝世襲制正式確立。

這是封建社會、帝位及爵位世代相傳的制度,取代原來的禪讓制而出現。王位世襲制、帝位世襲制,還有西漢初期分封的同姓諸侯王,以及唐朝割據的藩鎮等爵位世襲制都是世襲的壹種。世襲制通常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兩種方式。

3、行政區劃

夏朝是城邦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夏氏族與其他城邦的關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壹樣,但又有些方國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諸侯國,故僅能以勢力範圍來表示其影響力。

夏族的十壹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親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朝的核心領土範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壹帶。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

百度百科-夏朝

百度百科-世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