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寫壹篇糟粕與精華的作文

寫壹篇糟粕與精華的作文

壹聽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論斷,我們絕大多數人第壹反應都是:此話出於魯迅的《拿來主義》。但筆者反反復復看了兩遍本來就不長的《拿來主義》,此文確實有類似含義,但並沒有此原話。所以筆者估計由於《拿來主義》是進了高中語文課本的,所以各地老師統壹的教案中可能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之類的中心思想,於是乎我們每個人也就建立了如此的鏈接。

魯迅的作品收入到學生課本的內容很多,但真正使人印象深刻的觀點,《拿來主義》中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相信絕對可以排在前壹二名,所以說明此種思維同時也非常符合我們的習慣。“精華”與“糟粕”就是壹種對事物簡單的兩分法,其假設是任何事物都可以被割裂、分割。同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代表了壹種“想”起來很美的理想主義。而且此種思維還建立在壹個荒唐的假設之上,即人家先進的創造者不懂得什麽是“精華”?什麽是“糟粕”?只有我們後天的學習者可以清晰地界定、區分“精華”與“糟粕”,而且可以準確革除“糟粕”,保留“精華”。所以問題是在現實中這可能嗎?我們還以《拿來主義》為例,其中提到的姨太太和鴉片都是最為典型,最有說服力的“糟粕”。而且中國也確實曾經成功地階段性地去除了此類“糟粕”,但當時人們的生活又如何呢?今天物質生活極大進步後,鴉片被K粉、搖頭丸等等代替,姨太太們更是轉變為“小二”、“小三”等等。所以說“精華”與“糟粕”的二分法思維在現實生活中只能是壹種空想的完美主義。

所以針對“精華”與“糟粕”的二分法思維,筆者特別要提出“副作用”的思維方法。“副作用”是指西藥上的標註,即藥是可以治病,但其有副作用的天然局限,而且如果任何人告訴妳某藥又能治病,又無副作用,那除了騙子的惡意表達和聽者的天真爛漫之外就沒有別的可能。“副作用”思維法的本質意義是告訴我們:壹廂情願的美好願望與現實殘酷生活的真實距離。其實我們只要檢討壹下什麽是幻想?幻想最大的特征就是沒有“副作用”,所有的好事都占全了。其實之前我們關於“精華”與“糟粕”思維的宣傳中也埋入了壹個假設,即某些主義天生腐朽,他們的人們天生墮落,所以才會對明顯的糟粕視而不見。對此還是回到普世價值,普世價值的最最基本不是***同的價值觀,而是大家都是基本的人,所以永遠不要用妳比他人優秀的思維方法看待問題,“副作用”思維不但是壹種冷靜面對現實的生活態度,更是壹種在現實生活中權衡、比較、分析、評估的生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