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銀元時代生活史讀後感

銀元時代生活史讀後感

20世紀60年代,陳抵港後為打開行醫局面招徠客源,在港刊上撰寫食療專欄,分文不取。《銀元時代生活史》即港報上連載完成。為取悅大眾擡高身價,文中提到的交際有很多不實之處,只能當作演義來看,不可盡信。由於陳堅持每日記日記,描寫舊上海世俗情態十分鮮活,當作世情小說來看還是不錯的。

矛盾沖突最激烈的第壹章記述了陳的少年時代。即使家道中落,世家大族的眼界眼光普通人難以企及,陳的發際和成長,得益於長輩的指點和教誨,這壹章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對普通人也有借鑒之處。

附其師丁保福先生的致富吉言。

授妳幾個秘訣:

壹、擇業要向大眾方面著想,選中壹個行業,要專心致力地去“做”,絕對不能改行,只要努力,行行可以出狀元。

二、壹個人不可以懶,壹懶百事休,“勤”要勤到與眾不同的勤力,觸類旁通,必然會出人頭地。錢財壹定要追求不息,但是不正當的錢,壹文也不能妄取的。

三、賺到了錢之後,壹定要懂得“節”,賺十文,最少要節三文,等到所業有成,那麽賺到十文可能只用二三文,把積下來的錢,籌備更大的計劃,因為“由錢生錢”更為容易。

四、賺錢不易,管錢更難,只會賺,不會“管”,仍舊不懂得理財的道理。能夠理財之後,還會“用”,會用比會管更難,用得不得當是浪費,用得有意義,才算得是理財家。

陳存仁六歲時得了壹個銀元的壓歲錢,常拿在手中把玩炫耀。這壹年他的父親英年早逝,去世前反復強調要陳讀醫。

陳的母親是位非常堅韌果決的女性,她堅持要在上海教養大子女,而不是回鄉下祠堂受族人庇護。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上海是遠東第壹大城市,陳母壹個人帶著六個小孩,在上海省吃儉用供讀新式學堂,眼光非常長遠。

放至今日也壹樣,考大學盡量去北京上海及沿海地區,而不是去內陸小城市讀書。

幼年喪父的經歷給陳極大的心靈創傷,經濟上的挫折促使其發奮圖強。故較之其他同齡人來說,十分早熟。

陳讀書勤勉,每個年級跳壹次班,四學期結束小學課程,四年制的中學三年讀完。

小學畢業時曾想中途去讀工人學校,既不需要學費又能每月拿兩元補貼家用,被嗣父(四伯父)極力勸阻。

讀了壹年醫科學校後,患傷寒重病不治卻被中醫治好,綜合考慮之下決定退學轉讀中醫,拜丁甘仁為師。因中醫典籍內容艱深,又拜姚公鶴、章太炎學古文。拜的師傅前前後後有十七人之多。因為古文老師來往都是社會名流,打開交際圈,耳濡目染學會許多處事道理。

陳從壹窮二白的窮學生,到二十歲白手起家光速成名,有以下幾點。

成功的第壹點,長期不懈地打磨自身能力,業務出眾,且獲得老師(老板)的信任。

舊時門生要照顧老師日常起居,料理壹切瑣事。正式坐館成為醫生之前,陳擅長歸納整合信息,方方面面的細節都照顧得周全,得了老師的賞識,成了不可或缺的助手,在眾多學徒中脫穎而出,經常往來於名流之間跑腿,在眾大佬前混個眼熟。

第二點,精於人情世故,擅長籠絡人心。既折節下交,又處處留心上位者的喜好。

為打開公***關系,陳每個月二十元工資存壹半,日常花銷四分之壹,剩下的四分之壹用來請客吃飯,籠絡人心。

此時的他小洋四角壹本的書舍不得買,請嫉妒自己的人吃飯娛樂卻毫不在意,十分舍得花錢。

拉攏中立的人到自己陣營裏來,即使極端反對他的人,也投其所好地送上對方滿意的禮物。

故而陳工作進展十分順利,想推行什麽,就能做出成績。此時的他還未滿二十歲。

第三點,哪裏有機會往哪裏走,能留在大城市決計不去鄉村。要善於抓住機會,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善用媒體輿論給自身造勢,有意結交權貴,靠名師名人推薦,名人光環打造個人名醫形象。

陳毛遂自薦拜章太炎為師,二十歲辦《康健報》。以光速在上海聲名鵲起嶄露頭角。

走普通途徑做名醫耗時費力,另辟蹊徑打造個人IP,通過《康健報》的傳播嶄露頭角聲名鵲起,這壹段是很成功的營銷案例,即使放到今天也毫不過時。

陳二十壹歲成上海名醫代表,後所有積蓄閑錢拿去買舊書買地皮,專程去北平買書壹買買三千五百本,壹本壹元錢。當時齊白石的畫兩尺壹元。三十五歲時藏書近千萬卷,在愚園路買了五塊地皮,建了幾座大廈。

現代的醫學生三十歲在做什麽?在讀博做管培生,學業未成,經濟上也難獨立,二十歲成名醫簡直異想天開。陳心思沒用在做醫生上,和其他真正的名醫沒法比,自身醫術並沒有他名聲那麽響亮。

陳書中和名流交際的地方多有編造,朱維錚《走出中世紀二》中對此文提出過質疑,不壹壹展開了。以下是對陳不喜之處。

第壹章“富家地藏窖藏銀元”這壹節,舊時人重信諾,嗣父(四伯父)待他恩重如山,三令五申讓陳賭咒發誓絕不可向外說半句。陳卻壹點沒放心上,當奇聞軼事在報刊上輕飄飄地寫出來了。對自家親人如此,實在令人不齒,看得大為光火。

回憶初戀時處處算計,沒有壹點甜蜜感傷的情誼。

心中暗戀中西學堂的壹個白富美女學生,女生對他沒有明確表示,自作多情以為對方喜歡自己,壹面因為女生英文好而自卑,壹面又希望對方可以為自己放棄出國。遭女方兄弟阻撓,收到拒絕後,又巴不得女方後續過的不好,譬如提到其丈夫說錯話被判刑十八年,解放後女生在國內做醫生月入七十雲雲,每壹份送出的禮物價格都壹壹陳列。

雖然看起來折節下交,請嫉妒自己的同門師兄弟吃飯,但花費多少都壹筆筆記在小本本上,表面故作豪爽大方,內心卻將賬目算的清清楚楚,曉得怎樣將利益最大化。

“中醫廢止案”時陳二十壹歲,因熱衷社會活動,被推舉為上海五大代表之壹,赴南京政府抗議。這壹段裏提到本來提議選出的代表都是高齡的名醫,卻因為口都不會開,笨嘴拙舌被推翻。

陳在此處完全沒有受之有愧的謙虛態度,欣然接受了。看到這裏也有點冒火。

有真才實學的人因不擅表達而沒法替自己爭取利益,現在很多偽科學、偽中醫、中醫黑等造謠文章大行其道,不正是仗著信息不對等,黑子為點擊率不擇手段,而真實辟謠文章沒人願意看嘛。

陳去北平藥王廟闖了大禍,隨意摸書損毀了當地人珍視的古籍,被抓到警察局後疏通關系平安無事,沒有壹絲壹毫對苦主的賠償和愧疚,只看到對自己靠手段淩駕於他人擺平事件的沾沾自喜。

書不錯,人糟糕。但因為當時的世俗規矩,家教淵源,也做不出什麽大奸大惡逾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