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
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或美稱,相當與現在的先生.
夫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敬稱,語氣比重於稱`子`.
父(讀第三聲)--古代對男子的美稱或對老年人的尊稱.
父(讀第四聲)--父親或男性長輩之稱.
甫--古代男子的美稱.
丈夫--古時稱成年男子為丈夫,並不專指女子配偶.
匹夫--本指壹個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壹般人.
須眉--古代稱男子為須眉.古曾以男子須眉稠秀為美,故有此稱.
女子
妾--古代女子表謙卑的自稱.
母--古代對貴族女子的壹種美稱或泛指長輩女性.
青衣--古代俾女的代稱.
裙衩--古時為婦女的代稱.
拙荊--壹般人家丈夫對妻子的壹種稱謂.
粉黛--古代美女代稱.
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稱.
巾幗--古稱婦女為巾幗.
姥--古稱老婦人為姥.
嫗--古對婦人,壹般指年歲大者,亦有指少女者.
媼--古對婦人或老婦人的稱乎.
娘--古代指母親.少女或泛指婦女.
2. 文言文中稱女子伊人外還能叫什麽自古至今,中國女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由此,在古籍詩文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
“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誌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借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壹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
3. 怎樣用古代文言文來形容美女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
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
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收和顏而靜誌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仿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4. 古文中“女孩”怎麽說“女孩”在文言文中壹般說“女子”,或用別稱:佳人、紅袖、青蛾、粉黛、佳麗、姝麗、碧玉
髫年、豆蔻、及笄等。這些對女人的稱呼,大多是從容貌和服飾妝容等方面著眼的,如以下:
1、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譯文:今夜酒未醉人人自醉,還要美人來攙扶。)
2、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諾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譯文:長安的那些富家子弟, 盤碗裏擺滿了各種腥葷。不懂得文人飲酒的雅趣, 只會醉倒在女人中。)
3、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隱《馬嵬》:“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譯文:安祿山的兵馬聲勢浩大 地來了,皇帝被迫賜死楊貴妃,並將她匆匆埋葬,沒多久就化成塵埃了。這裏的“紅粉”指的是楊貴妃。)
4、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譯文:回頭壹笑能迷住眾多的人,六宮的妃子都失去了美色。)
5、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如唐代高適《塞下曲》:“蕩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譯文:征夫從軍長年征戰在外,美麗的妻子天天獨守閨房。)
6、紅顏。本指婦女美麗的容顏,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壹怒為紅顏。”(譯文:全軍痛哭披上了縞素,哪知道將軍沖冠壹怒是為了紅顏。)
7、裙釵。因婦女著裙插釵,因此稱婦女為裙釵。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譯文:想我堂堂壹個男子漢,還不如妳壹個女子。)
擴展資料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
1、生小:指幼年的時候。東漢末年的建安時期《孔雀東南飛》中就有寫道:“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裏”。(譯文:出生在小地方,從小在山野裏長大)
2、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出自《詩經》中《詩·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譯文:漂亮孩子逗人憐,紮著小小羊角辮。)
3、髫年:在古代,女孩7歲稱“髫年”。詞語出自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譯文: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譯文:美麗的少女身姿輕盈美好,芳齡十三有余;她像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葉嫩花姣,隨風顫裊,美艷無比。)
5、及笄:古代女子滿15周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周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出自出自周代《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譯文:女子到了十五就需要把頭發盤笄貫之,到了結婚的年齡。)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出自南朝宋代作者範曄的《後漢書.獻穆曹皇後紀下》,原文:“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小者待年於國”。(譯文:曹操把自己的三個親生女兒 :曹憲、曹節和曹華壹同嫁給漢獻帝 劉協為夫人,以束帛玄纁五萬匹為訂婚的聘禮,年幼的女兒暫且留在封國,待年齡長到可以婚配的時候再送進宮。)
7、艾:指50歲。出自秦漢年間儒家學者《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譯文:五十頭發就像艾草壹樣白了。)
8、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幹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出自唐代趙牧的《對酒》”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譯文:手摸著六十歲的胡子,反反復復的像玩珠子壹樣。)9、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出自《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譯文:所以太尉段穎,英勇的名聲在世,在邊境堅守,頭發不整理的應對羌族起義,頭發白了才成功。)
10、耄耋:指八九十歲。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譯文:說老人都能夠只因為壽命到頭而終結,大王您的遍施恩澤連草木蟲魚都能得到好處。)
5. 古代女性生殖器叫什麽粗話亂飛中國古代漢語裏的生殖器問題
跟現代人喜歡帶話把不同,人們壹直認為中國古人所說的文言文是文明和高雅的,其實這樣的看法是不對的,跟現代人喜歡說“靠”、“操”、“鳥”、“ *** ”壹樣,文言文裏也壹樣是生殖器亂飛。
“也”字是文言文裏經常出現的壹個字,“之、乎、者、也”幾乎是文言文的代用語句,這個“也”字的最初意思,就是女性生殖器。許慎《說文解字》裏說,“也,女陰也。從ㄟ象形,ㄟ亦聲。”直譯過來就是說“也”字是對女性生殖器的象形描述,而在金文小篆裏“也”字接近於女陰的白描,用在現代漢語裏“也”字就是俚語和粗話“ *** ”字。
“也”字是文言文裏的女性生殖器,而“且”字則是文言文裏的男性生殖器,在現代漢語裏“且”字就是俚語和粗話“ *** 、鳥、 *** ”字。據郭沫若考證,“且”就是男性生殖器!《禮記檀弓上》說:“夫祖者,且也”。表示祭祀,源於男根崇拜,遙遠的古代,男根是很多部落的圖騰,男根崇拜就是生命和生殖的崇拜。
“也”字和“且”字是文言文裏經常出現的標誌性文字,不論是王侯貴族還是市斤百姓,不論是聖賢大儒還是鄉裏混混,都會將這兩個字掛在口裏,寫在紙上。可見,即使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古人們說起話,寫起文章來,也俚語和粗話亂飛,女性生殖器和男性生殖器群舞,爽得緊了!
6. 古文詩詞裏對“女”字還有什麽別稱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對婦女有很多代稱,這些代稱大多是從婦女的容貌和服飾兩方面著眼的,在此作簡要介紹。
①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
②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諾z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③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隱《馬嵬》:“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
④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⑤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如唐代高適《塞下曲》:“蕩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
⑥紅顏。本指婦女美麗的容顏,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壹怒為紅顏。”
⑦裙釵。因婦女著裙插釵,因此稱婦女為裙釵。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
⑧巾幗。本指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成為婦女的代稱。如清代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
古詩詞中美女的別稱
佳人:《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麗人: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玉人:謝枋得《蠶婦吟》:“不信樓頭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仙子: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嬌娘:李賀《唐兒歌》:“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書空作唐字。”
妖嬈:李商隱《碧瓦》:“他時未知意,重叠贈妖嬈。”
姝麗:柳永《玉女搖仙佩》:“有得許多姝麗,擬把名花比。”
驚鴻:陸遊《沈園》:“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碧玉:萬楚《五日觀妓》:“西遊漫道浣春紗,碧玉今日鬥麗華。”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紅顏: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皆縞素,沖冠壹怒為紅顏。”
紅袖:韓《邊上看獵贈元戎》:“紅袖擁門持燭炬,解勞今夜宴華堂。”
紅粉: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偶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壹時稀。”
傾國: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傾城:李商隱《北齊》:“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