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來源
出自《孟子·離婁》,是孟子寫的壹部古書,內容涉及政治、歷史、教育、個人在世界上的生存等諸多方面。原文是***33章,國學經典。
原著
第十二章離婁之下。
孟子曰:“成人者,不失童心也。”
作品翻譯
孟子說:“有德之士,是不像嬰兒那樣喪失天真本性的人。”
作品欣賞
偉人胸懷寬廣,“宰相肚裏能撐船”。而童心是真實自然的。
宰相之所以能在肚子裏撐船,是因為他不在乎壹分壹毫壹個看法,卻能保存大自然的本來面目,永遠以壹顆童心的新奇和天真面對世界,使自己充滿活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裏的關鍵其實是兩點:壹是天真,二是大度。正是在這兩點上,我們才能找到真正偉大的人與童心的相通之處。
老子曰:“常德不離,歸嬰兒。”(《老子》第二十八章)
他還說,“大家都熙熙攘攘,如果他們享受太多的監獄,像春天上臺,而我是孤獨的,像壹個嬰兒的未出生的孩子。”(《老子》第二十章)看人群,仿佛是奔著豐盛的宴席去的,又仿佛是要在春天的舞臺上往外看的。只有我冷漠,無動於衷,就像那個不懂笑的嬰兒。
老子本意是提倡返樸歸真,淡泊平和。然而,淡泊的野心,安靜而遙遠。這裏類似於孟子的思想。
綜上所述,真正偉大的人不會像我們這些小家子氣的人想的那麽復雜,所以他能保持壹顆童心,而且有時候他會表現出來,就像壹個有著童心的人壹樣。
作者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生於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南)。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儒家思想的代表,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主張“仁政”,首次提出“民貴於君”的思想,被韓愈列為繼承先秦儒家“道統”的人物,元代被追封為“亞聖”。
孟子的演講作品收錄在《孟子》壹書中。其中有我要我要的,得道多助,得道少助,我也在我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等。被編入中小學語文課本。
成語赤子之心?
拼音chi z ǐ zh和x和n
解釋赤裸的孩子:壹個新生的嬰兒。比喻純潔善良。
出處《孟子·離婁》:“壹個成年的人,不可失去童心。”
如堯、舜、禹、唐、周、孔等,都以濟世救民為己任。所謂赤子之心,不過是“不堪”二字。★曹青雪芹《紅樓夢》第壹八回
拼音碼czzx
同義詞是忠誠和忠心。
反義詞是殘忍和無情。
謎語中最紅的心
用法作主語和賓語;指向報國之心
英語童年的純真
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和齊宣王談的是君臣關系,而是普通正直的人應該有的態度。孟子說:所謂大人是個明白人,沒有什麽好奇怪的。難能可貴的是,他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失去童年的真誠,像孩子壹樣單純、真誠、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