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公晚上讀了什麽春秋?

關公晚上讀了什麽春秋?

荊州春秋亭有對聯。第壹部分是“文主、武主、二主”,第二部分是“寫春秋、讀春秋、壹個春秋”。於是,文聖中的孔子和武將關羽,因為壹部《春秋》而聯系在壹起。夜讀《春秋》是《三國演義》為關羽塑造的經典形象。為什麽關羽總是在晚上讀《春秋》?壹個負責任的說書人會引用孟子的壹句話“孔子寫春秋,漢奸賊怕。”孔子親自編輯《春秋》。這本書壹出,無論當時還是後世,所有的漢奸盜賊都會聞風喪膽。所以《夜讀春秋》的目的是為了突出關羽的忠義形象,以正義的姿態與白臉曹操劃清界限。但是,孔子寫的和關聖仁讀的真的是同壹個《春秋》嗎?

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想先看看《春秋》是壹本什麽樣的書。傳統觀點認為,《春秋》是孔子根據魯的歷史文獻修訂而成的。以今天的觀念來看,可以說《春秋》是魯與國際關系的簡史。“簡”到什麽程度?基本上每年只記錄幾件大事,所有事情都只有壹句話。我們來看看開元元年的原註:“元年春,王在正月。三月,大眾和樂器之父都在鄙視。五月夏,鄭伯可停在燕……”如果把這些都換成白話文,整本書基本可以是這樣的:某年某月,某國某大臣訪華;某月,我國部長出訪某國;某月,某國攻打某國,取得勝利;某月,某國攻打某國,戰敗;然後,壹年過去了。無論是套路安排,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都被這樣壹筆帶過,從不說明前因後果,也不評論是非曲直。壹部《春秋》就這麽淡淡地編年史,涵蓋了242年。這段時間因為這個《春秋》而被稱為“春秋時期”。

古人認為,孔子既然自己編輯了《春秋》,壹定有比單純寫歷史更深刻的東西。孔子既然哀嘆春秋時期禮崩樂壞,那他壹定會對歷史做出政治上的公正解讀——總之,他贊美好人好事,批判壞人,讓天下壞人聞風喪膽。但是,這樣壹本正統的書,要想點燃讀他的欲望,恐怕是很有道理的。

在這裏,我要提壹下《春秋》教材——左傳,對!關公夜讀應該是《左傳》,這是壹種在當時很有意思的藝術形式,但在今天看來不可能是高雅的。就像我們80年代看武俠小說壹樣,會被視為無所事事。“古代文學觀”的第壹篇是左傳的《鄭伯克段顏瑜》。妳可以看看。雖然還是感覺晦澀難懂,但和春秋時期的史記相比,可以說是壹種升華。

但是為什麽《三國演義》中記載關公晚上讀《春秋》?我們要認識到,《三國演義》是壹部小說,在它誕生的年代,它等不及高雅。為了刻畫小說中的人物,特別是關羽這個忠勇的大英雄,我們應該仔細研究讀《春秋》的關羽和讀《左傳》的關羽的區別。答案其實很簡單:關羽“夜讀春秋”的形象,是為了突出他的忠誠而塑造的;據官方記載,關羽愛讀《左傳》,說明他具有壹個軍事統帥最必備的軍事素養。

最後得出結論,關公夜讀《左傳》,而小說和評書,為了刻畫關公偉岸的形象,特別賦予他以聖人的風度,藝術地寫出了《夜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