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金”之名源自於納音而來,“金、木、水、火、土”這五音以“金”之聲最為響亮,故而謂之。
“分金”的理論由於派別不同,可分為以下四種理論應用,即(壹)壹百二十分金;(二)內、外分金;(三)六十透地龍;(四)七十二穿山虎。這些理論都是建立在認定地球南北磁極固定不變的基礎之上。可事實上,地球南北磁極軸是與地球自轉軸約有14°的交角,北磁極是距地球北極約14°左右(1560千米左右)的距離繞地球北極旋轉著的。據資料所載,1970年北磁極在北緯78.6°、西經70.1°;1985年北磁極移到北緯76.7°,西經101.3°,這15年間北磁極西移31.2°;2001年北磁極又移到北緯80.7°,西經110.0°,31年間北磁極向西移過39.9°,平均每年要向西移動1.3°左右。若按此移速計算,約140年間可使磁偏角從負數極值變為正數極值。如在北緯30度處,磁偏角可從-14°變為+14°,每15年可使磁偏角變化3度;在北緯45度處,磁偏角可以從-18.4°變為+18.4°,每11.5年就可使磁偏角改變3度。這磁偏角經常改變的現象就給不變的“分金”術理論從科學上提出了疑問,今具體分析如下:
壹、壹百二十分金
所謂壹百二十分金,就是將羅經(羅盤)正針(測定地磁子午方位)的二十四山中的每壹山平分五等分(每分為3度),二十四山***計壹百二十分(合為360度),如圖-1所示:
圖-1:壹百二十分金圖
“丙、庚”為陽為“旺”;
“丁、辛”為陰為“相”。
三合派的理論認為:①甲、壬為“孤”,②乙、癸為“虛”,③戊、己為“空亡”,以上“孤、虛、空亡”三者不用;④丙、庚為“旺”,⑤丁、辛為“相”,“旺、相”是陰陽沖合之象,亦是納幹卦爻九六陰陽沖合所致(以陰為六,陽為九計數)。
所謂卦爻納幹的理論就是“納甲”法,即乾納甲、壬,坤納乙、癸,己納於離,戊納於坎,庚納於震,辛納於巽,丁納於兌,丙納於艮。故此,有的羅盤只將每壹山中的“丙、庚”或“丁、辛”兩格標出,其余三格為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