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鄭成功他的家史

鄭成功他的家史

壹、鄭成功與石井鄭氏

07/08/2004/12:42 華夏經緯網

  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那裏是他祖祖輩輩居住過的地方,有他的宗親和賴以生息的田園濱海,亦是他壹家發祥之祖地。史料記載,鄭成功是南安石井鄭氏第十二世孫。探索鄭成功與石井鄭氏之宗親淵源,了解目前石井鄭氏宗族之概況,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鄭成功的家世,主要依賴於大量史料和碑記等文物。而宗族家譜誌書是十分珍貴的資料,目前尚存的鄭成功及其家族的譜誌中,主要有: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鄭氏宗譜》、《鄭氏家譜》,《臺灣文獻叢刊》收錄的《石井本宗族譜》等;最近筆者深入石井采訪,得悉石井鄭氏族人仍藏有多種宗族家譜誌書。?

  中國歷史博物館書藏的《鄭氏宗譜》,是鄭成功後裔鄭玉海及其子鄭沂、鄭澤於1920年12月14日重修的。距今已80多年,按其譜記載:鄭成功是石井鄭氏第十二世,鄭玉海是第二十世,可見鄭玉海是鄭成功的八世孫,鄭沂、鄭澤是九世孫。該譜誌從石井開基祖隱石[諱綿]第壹世起,記載 二十壹世,八十多年後情況則壹無所知,鄭芝龍壹脈自二十二世之後裔概況亦湮沒失考。據譜誌載,重修者鄭玉海,娶繼室業赫那拉氏。可推測其宗支應在北方壹帶。《鄭氏家譜》從石井第壹世五郎公隱石載起,到二十世止,內容與《鄭氏宗譜》基本吻合,但不載修譜者姓名及時間,譜中關於鄭成功諸子孫的生卒年、職官、葬地等記載特別詳細,對於研究鄭成功嫡派家史有重要價值。家譜前載有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於崇禎歲次庚辰十壹月朔日所誌之“本宗族譜序”。《石井本宗族譜》內容綜合,有譜序、祠堂聯文、祖傳春冬二祀儀註、名賢序、名行序、世系圖譜序、謁祖序、序贈、歷代人物、鄭氏世譜始祖五世宗支易見圖等,易見圖僅載有壹世到五世。載入《井江鄭氏歷代人物》中自十世到十五世計壹百零四人。?

  以上三種族譜中,對研究鄭成功家世最有價值的是《鄭氏宗譜》與《鄭氏家譜》。內容比較完整,且以反映鄭芝龍——鄭成功壹脈派系為中心修撰,到於旁系分支則簡單交休,忽略而過。由於年過境異及戰亂變遷,以及史書譜誌的大量流失,以上兩譜所載鄭成功直系後裔,已湮沒失考,現難查證,須待有更新之佐證資料出現。?

  據石井鄭氏宗族譜誌記載,鄭氏壹世祖五郎公隱石諱綿,字原永。因宋靖康間避亂,兄弟散處,或居莆、居漳、居潮等。五郎公由閩候官來泉郡之武榮,築室家居,蔔地築墳,日事耕稼業,值歲不登,厥食維艱,聞海濱利藪,日易以給,乃因懿表相依遷楊子山下石井居焉。

  

  壹世祖鄭綿生山品、岱二子;鄭山品生黼,鄭岱生木式、模。鄭黼生默,鄭木式生钅厲、鏞,鄭模生衡、命[見圖]。目前石井鄭氏族人已傳至二十六代,“式”字行序。***有三千多人,多以辦廠經商捕魚做工為生。分為四大房祧。即:厝後[東角、鄭默所傳]、後慕[頂角、鄭火廷所傳]、西亭[西角、鄭木式所傳]、華亭[上下亭、鄭模所傳]。四支中以西亭、華亭人口最多,各有千余人;後厝、後慕各數百人。鄭成功壹脈屬西亭分支。從壹世祖至鄭成功世次是:壹世祖鄭綿[隱石]—鄭山品[隱泉]—鄭木式[西亭分支祖]—鄭钅厲[純玉]—鄭亮[井居]—鄭掊[確齋]—鄭盟[樂齋]—鄭榮[於野]—鄭王容[西庭]—鄭士表[象庭]—鄭芝龍[飛黃]—鄭森[大木]。西亭分支中七世祖鄭盟[樂齋]生五子:貢[悅齋]、謙[西江]、省[順儉]、榮[於野]、誌[深江],衍分為西亭支現在的五個房柱,其中四房鄭榮[於野]就是鄭成功的高祖父,衍派其壹脈。?

  目前,在石井鄭氏族人收藏的譜誌中,最為完整的是《石井鄭氏西亭長房族譜》、《石井鄭氏西亭三房族譜》、《石井鄭氏西亭五房份家譜》。最近又發現《石井鄭氏宗族總譜》,此譜系廈門鄭氏後裔鄭小建來石井尋祖時帶來的祖傳至寶。據說到他手中已保存了六代。該稿因經年久已破爛不堪,記載自石井鄭氏壹世至十二世[部分十三世]總譜。內容涉及後厝、後慕、西亭、華亭四大房祧,較為全面,可惜殘頭缺尾,恢復很困難。據有關專家推測是明末清初的誌書,至今三百多年,是迄今發現的石井鄭氏最早、最完整的宗族譜誌,具有十分重要的考證價值。目前正由石井延平郡王祠整理之中。?

  《石井鄭氏西亭長房族譜》記載自壹世隱石至八世悅齋[七世樂齋長子,諱貢。故稱長房],然後從悅齋次子德靖[諱靖]接至二十二世為止。其中漏掉長房悅齋長子順齋[諱德藏]壹脈。

  《石井鄭氏西亭三房族譜》記載自壹世隱石至九世[包括西亭分支]、而後從八世順儉[七世樂齋三子,諱省,故稱三房]的盛、和[過繼給楊宇公之子鄭鈺為子],趨、化四子接至十七世[不完整]。譜中附有“本宗族譜序”[十壹世孫芝鸞、芝龍各壹式]、“族譜字行序”、“世系面譜”、“族譜凡例”;還附有“本房及三房私譜序”,為道光年歲次壬午蒲月鄭作珍之子鄭則泰[十六世]所作。?

  《石井鄭氏西亭五房份家譜》從壹世祖起修至八世,再從八世深江[諱誌,兄弟居五,即五房]修至十四世[略]然後從十四世鄭允德[十三世仲平次子。長子勤樸為鞋舍祖,不入本支譜。]詳修至二十壹世。本支譜僅為五房中的壹部份而已。譜中附有“重修石井鄭氏西亭五房份支圖序”,為民國三十壹年[1942]二十壹世孫鄭鐵中請浙杭人陳明素寫的,還附有石井鄭氏行第[延平王訂,十六字,十壹世起。]“日明哲實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後由鐵中之父君茂再續訂二十八字:“忠教傳家奕世昌,名垂通德有余書,貽謀丕振光前代,昭穆萬年源澤長”。?

  在石井民間私藏的宗族家譜誌書中,至今尚沒有直接發現[新發現的《總譜》待整理]有鄭王容[號西庭,鄭芝龍祖父]壹脈的譜誌,但現存的譜誌中仍有鄭芝龍壹脈相關情況記載,且時間較早。如:《石井鄭氏西亭三房族譜》在介紹八世鄭榮[號於野,樂齋四子,鄭成功的高祖父]之子鄭王容時寫道:“諱王容字 德重號西庭,以孫芝龍貴,誥贈鎮國將軍五虎門副總兵。妣李氏[誥封壹品夫人]、鐘氏、吳氏、譚氏、子士儔[鐘出]士表[譚出]”。此譜為道光貳年[1822]歲次壬午蒲月,鄭則泰[十六世]作序。載有十壹世鄭芝龍、鄭芝鸞所作《本宗族譜序》二式。?

  石井鄭氏的發達與榮耀,因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爽幾代人的出生入死、開疆辟地、馬革裹屍、浴血奮戰得來的功勞與封賞分不開的。可以說,是鄭成功父子將石井鄭氏寫入了中國乃至世界的光輝史冊,他們是石井鄭氏的千秋功臣和驕傲。?

  據譜書記載,鄭芝龍的父親鄭士表[象庭]生五子:芝龍[飛黃]、芝虎[韜遠]、芝麟[殤]、芝鳳[羽公,官名鴻逵]、芝豹[若唐];鄭芝龍生五子:森[大木]、流[重勤,承繼二房芝虎為子。]恩[恩慶]、蔭、襲[葵庵];鄭成功[大木]生十子:經、聰、明、睿、智、寬、裕、溫、柔、發;鄭經[式天]生七子:克爽、克〖SX[B-*6〗[HT6”,4”]興土、克均、克土友、克、克圻、克土高。鄭克爽[晦堂]生三子:安福、安祿、安康。石井鄭氏族人追隨鄭芝龍父子反清復明、開疆辟土、追剿海寇、抗擊荷蘭侵略、收復寶島臺灣等立下了赫赫戰功,也作出了巨大犧牲。?

  據《明鄭四世興衰史》記載,鄭芝龍降清後,朝廷先封賞後革職,並將其逮捕入獄,1661年10月將芝龍與其子渡、並家眷11人殺害於北京;芝豹被徙於寧古塔;1635年4月,芝虎奉命追剿海匪劉香犧牲;1657年,芝鳳[鴻逵]病卒於金門。1658年,鄭成功率師北伐,在長江口遇強臺風,六妃嬪並親子三人及男女老幼231人全部遇難。?

  鄭成功與石井鄭氏的淵源,除宗族家譜誌書可作證明外,其祖宗廟宇乃千百年之香火神器,更是良好的見證。石井鄭成功紀念館旁的石井鄭氏宗祠建於明洪武初年,由鄭氏七世祖樂齋公第四子於野[即鄭成功高祖父]主持,宗祠建於始祖隱石公鰲石山麓蔔居地。該宗祠奉祀始祖隱石公暨列祖列宗神主牌,稱“大祖廟”,宗祠“明季火於寇”。至清初,因年久失修,虞亂破壞,廟宇殘破,“鞠為茂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統壹臺灣,明鄭政權歸屬清朝。當時康熙嘆服鄭成功的忠孝節烈,禦筆親書“忠臣”、“孝子”兩匾,恩賜石井鄭

  氏宗祠。在康熙褒獎鼓舞下,石井李氏十三世孫鄭纘祖等人與十四世孫鄭克爽***同商謀下重建鄭氏宗祠。鄭纘祖撰《井江鄭氏重作祠堂記》。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又頒詔書曰:“朱成功系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剌敕遣官護送成功及子經兩柩歸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還欽賜祭奠明賜姓延平郡王鄭成功,親書挽聯:“群臣有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壹隅抗誌,方知海外有孤忠。”石井鄭氏宗祠西邊“官階總錄”有鄭成功等二十三名,東邊“官階總錄”有鄭芝龍等二十七名。?

  石井的民間收藏的宗族家譜誌書和石井鄭氏宗祠,雖幾經風雨與戰亂,湮沒蟲註與風侵雨蝕卻仍基本完好地保存下來,並在不斷地得到政府、鄭氏族人和有識之士的大力保護。鰲山之下,馬江之濱,鄭氏子孫繼承先人遺誌,發揚貞忠氣節,勤奮上進,文武人才輩出,歷代忠賢才士,英傑濟濟,雄風威烈,蔚為壯觀。正如石井祠堂壹副對聯曰:?

  瀚海東回,源遠流長,直溯苑經世德。?

  楊山西峙,靈鐘秀毓,克振石井宗風。?

ww                                 二、鄭成功是中日混血兒———他的生身母親田川氏(鄭氏家譜稱翁氏)是日本人。

明朝末年,吳三桂為爭奪愛妾陳圓圓,以為明帝復仇為名,出關向滿清借兵,結果引狼入室,反而促成了明朝的滅亡。所謂“沖冠壹怒為紅顏”,留下千古罵名。與此相反,京師淪陷以後的江南各地,湧現出不少精忠報國、救亡圖存的誌士仁人,其中首推抗清扶明到底、收復失地臺灣的鄭成功。

鄭成功名森,字大木,原籍福建省南安縣。1645年,南明隆武帝賜姓朱,改名成功,尊為“國姓爺”。

明末清初之際,我國固有領土臺灣被荷蘭侵略者於1642年強占,臺灣人民不斷起義反抗,屢遭血腥鎮壓。南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四月,鄭成功率師兩萬五千以及數百艘戰艦自金門出發,經澎湖,直取臺灣。在臺灣島上人民的支持協助下,登陸後圍攻荷蘭總督所在的赤嵌(在今臺南境內)。並擊潰自巴達維亞(今印尼亞加達)前來馳援之敵,前後苦戰八個多月。康熙元年(1662年)2月1日,荷督揆壹被迫簽字投降。至此,被荷蘭帝國主義者實施了38年殘酷殖民統治的寶島臺灣終於重回祖國懷抱。不幸的是,矢誌復明滅清扶明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卻在收復臺灣五個月後壹病不起。為壽不永,年僅39歲。正是:

壯誌未酬身先喪,

千古遺恨泣英雄。

出乎我們意外的是,日本人對鄭成功這位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卻有壹種特殊的尊敬感和親近感。原來,日本文人學士在江戶末期就留下了不少詠嘆鄭成功叱咤風雲悲壯壹生的詩文。如梁川星巖(1789-1858)的“不辭獨力任顛扶,大木堂堂真丈夫”;四方赤良(1749-1823)的“忠義空傳國姓爺,終看韃靼奪中華”,等等。我註意到,日本人之所以對鄭成功如此感興趣,除了中華文化所具有的強大吸引力外,還因為鄭成功是中日混血兒———他的生身母親田川氏(鄭氏家譜稱翁氏)是日本人。他生在日本,七歲時才被接回中國。

-鄭芝龍在鄭成功出世不到壹個月就隨原船離去而與田川小姐分了手

至今,在鄭成功出生地平戶(日本長崎松浦郡平戶町),在每年鄭成功忌辰那天,還要舉行壹年壹度的公祭。鄭成功兒時的故居仍保留著昔日的原樣。相傳鄭成功當年離日回國前親手種植的壹株椎樹至今依然枝繁葉茂。壹位日本友人曾示我壹張記述鄭成功出生的“兒誕石”的圖片,並向我講述了下面這個動人的故事:

“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有壹天在平戶海邊拾貝殼,忽然壹陣腹痛,就倚著海邊壹塊巨石生下壹個男孩,就是鄭成功。這塊巨石今天仍屹立在那個海邊上,當地人稱之為‘兒誕石’,是平戶的壹個名勝地,慕名前往觀光的人很多……”

我從日本壹些資料中進壹步得知,鄭父芝龍在明天啟三年(1623)隨壹艘荷蘭商船到了平戶,當時才19歲。在清理船貨、等待順風返航期間,借住在比他大兩歲的田川小姐家中,這對青年男女很快墜入愛河並私訂終身。只是鄭芝龍在鄭成功出世不到壹個月就隨原船離去而與田川小姐分了手。後來,鄭芝龍成為在中日之間經常出沒的海盜,直到明崇禎元年(1628)接受明廷招安,官至都督同知。1630年,鄭成功被接回福建老家。

-飯澤匡的《國姓爺合戰》被收入日本國民文學全集

鄭成功回國後成長於富豪之家,自幼習文弄武,學劍弄槍,從青年時期就關心國家大事,研讀兵書,繼承儒家中忠君愛國思想,素懷滅清復明之誌。他在36歲那年(1659),率領十萬抗清義軍圍攻南京,從瓜州(江蘇鎮江)直逼金陵城下。為明心誌寫下了壹首題為《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的七絕:

縞素臨江誓滅胡,

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斷,

不信中原不姓朱。

這首詩力透紙背,至為感人,充分顯示了他的胸襟和文采。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鄭成功短暫39歲的壹生,原本是傳奇性的文學素材,但只因他生在明朝末年,又是抗清英雄,故在其後二百多年的滿清時代,無法像關羽、嶽飛、花木蘭等歷史人物那樣成為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為人傳頌。號稱“日本莎士比亞”的著名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1653-1724)曾寫了壹部名為《國姓爺合戰》的歌舞伎劇,風靡壹時,而且在日本出版界開創了壹門“國姓爺文學”。其後,日本連續出版很多取材於鄭成功的文學作品,形成壹個系列。直到二戰以後,日本出版界仍對鄭成功情有獨鐘。不僅上田微古館的《鄭成功的盔甲》壹書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樂道的通俗演義,中山光義的《國姓爺合戰》(1952)還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庫。此外,飯澤匡的《國姓爺合戰》(1956)也被收入日本國民文學全集。(楊照明)

/jsp/pub/controler.do?event=VIEWMESSAGE&year=2006&month=3&forumid=1011&threadid=1816983&pag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