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信息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本科壹批次、二批次概念,沈陽農業大學是壹所本科類院校,有園藝、植物保護、農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動物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水利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專業,建校70年。
?
沈陽農業大學(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簡稱沈農或沈陽農大,坐落在沈陽市東郊的天柱山南麓,是以遼寧省管理為主、遼寧省與中央***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壹,國家首批建設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試點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遼寧省壹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國家級特色專業:園藝、植物保護、農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園藝
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示範性專業:園藝、植物保護、農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動物科學
遼寧省首批壹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園藝、農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環境科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林學
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園藝、農學、農林經濟管理、動物科學、環境科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糧食作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2013年)
國家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鐵嶺水稻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遼西南大宗蔬菜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沈陽大豆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熊嶽蘋果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林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沈陽農業大學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設施園藝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享課:設施園藝學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植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2006年)、糧食作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2008年)、農業工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2009年)、植物保護實驗教學中心(2009年)、水利綜合實驗教學中心(2011年)、園藝學實驗教學中心(2013年)、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教學中心(2013年)、農作物生產綜合實驗實訓中心(2014年)、農業產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4年)、農村智能配電網與分布式電源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5年)、農業電氣與信息工程實驗教學中心(2017年)、食品加工與檢測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7年)、農業工程基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7年)、林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2018年)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漿果果汁生產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018年)、園藝植物組織石蠟切片虛擬實驗教學項目(2018年)
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食品科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林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水利綜合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沈陽農業大學輝山奶牛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沈陽農業大學新民園藝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組建於1952年,由當時的復旦大學農學院(茶葉專業除外)和沈陽農學院部分專業合並而成;1985年10月,更名為沈陽農業大學,鄧小平同誌親自為學校題寫了校名;2000年,學校由農業部所屬劃轉為以遼寧省管理為主、遼寧省與中央***建的全國重點大學;2007年入選遼寧省壹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截至2018年底,學校校園面積3964畝,科研用地6240多畝,設有16個學院、57個本科專業;擁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博士學位壹級學科授權點、21個碩士學位壹級學科授權點;3個壹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農業部重點學科、7個遼寧省高等學校壹流學科、27個遼寧省重點學科;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專任教師1200多人,其中專職院士2人,特聘院士5人;各類學生207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100多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00多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700多人。
學校設有16個學院、4個教學部(社會科學部、體育教學部、外語教學部、分析測試中心),開設57個本科專業。
學校現有教職工1729人,其中專任教師1250人,教授187人,副教授334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02人和碩士研究生導師577人。專業教師中有院士2人,特聘院士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青年長江”、“優青”等國家級青年人才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壹、二層次人選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1個,農業部“神農計劃”人選2人,遼寧省“院士培養工程”人選1人,遼寧省首批高端人才引進工程1人,遼寧省攀登學者7人,特聘教授20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0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1個,遼寧省學科評議組成員18人,遼寧省教學名師21人。壹支以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為骨幹、以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已經形成,學校具備了發展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和進行多學科聯合科技攻關的基礎和優勢。
學校有壹級學科碩士點21個,壹級學科博士點10個,博士後流動站8個,3個壹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農業部重點學科,6個遼寧省高等學校壹流特色學科,22個遼寧省重點學科。
學校現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2個,涵蓋8個專業,國家級精品資源***享課1門,國家級優秀網絡課程2門,國家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9個,省級特色、重點支持和轉型發展、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專業41個,遼寧省首批壹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11個,遼寧省精品課程21門,遼寧省精品資源***享課16門,遼寧省視頻公開課2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4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14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2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176個。2000年以來,獲得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本科教育教學成果獎51項,省級以上各類教學研究項目170項。
學校圖書館藏書125萬冊。截至2014年7月,有紙質文獻112萬冊,電子期刊31888冊,電子圖書20萬冊,館藏古籍圖書13797冊,引進CNKI、維普、萬方、ScienceDirect、EBSCO、Wiley等中外文數據庫24個。
校徽以沈陽農業大學的三個英文縮寫字頭“S、A、U”為創意基點。“S、A”的重合體現出沈農是壹個團結的集體,“S、A”的下端是鄧小平同誌親筆題字“沈陽農業大學”,與頂端的沈陽農業大學英文全稱相互襯托,既有平衡與穩定之感,又不失主體部分的和諧統壹,同時也寓意沈陽農業大學與國際接軌的辦學理念。代表大學的“U”字母,上端兩角張開上揚,寓意沈陽農業大學展翅騰飛、開拓進取。底端的麥穗突出農業院校的特點。彩采用藍與綠,其中藍色代表永恒,綠色代表生命、成長、理想、希望、農業、生機。整體寓意沈農人團結、求實、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