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隋末李淵自起兵直到占領長安《大唐創業起居註》,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起居註,他隨軍撰成該書、正式稱唐帝為止***357天史事的史書。溫大雅為李淵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唐溫大雅撰。***3卷。該書所記史事與《新唐書》、《資治通鑒》有出入。
《舊唐書》***200卷,包括《本紀》20卷、《誌》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
《舊唐書》的修撰離唐朝滅亡時間不遠,資料來源比較豐富。
《舊唐書》為後晉劉昫等撰。後晉天福六年(941年),晉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趙瑩監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書成,時因劉昫為相,故該書署名劉昫撰。原名《唐書》,《郡齋讀書誌》、《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誌》及南宋刻本均題為《唐書》,後為區別北宋歐陽修等人編的《新唐書》,改名《舊唐書》。***200卷,包括本紀20卷、誌30卷及列傳150卷。記載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舊唐書》長慶(唐穆宗年號)以前的內容多依吳兢、韋述、柳芳、於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寫的唐代舊史,資料比較充實。但長慶以後的內容較為簡略疏漏,內容也比較蕪雜。
內容介紹
《舊唐書》修撰時間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壹O壹、壹八七《忠義傳》都有王求禮,卷五九丘和附傳、卷壹八六上《酷吏傳》都有丘神勣,卷壹O二韋述附傳、卷壹九O下《文苑傳》都有蕭穎士,舊唐書又如卷九九附傳、卷壹七壹都有張仲方,卷壹九八上曹憲附傳、卷壹九O中李邕傳裏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關文獻,照抄《國史》、《實錄》及唐末文書檔案,許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樣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壹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討隋煬帝檄文〉在《隋書》和《新唐書》的《李密傳》均不載,只有在《舊唐書》中得以保留。因為《舊唐書》前期文獻資料完整,材料翔實,敘事詳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壹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裏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裏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壹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郁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間編修《四庫全書》時,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舊唐書》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壹。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禦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顧炎武稱:“《舊唐書》雖頗涉繁蕪,然事跡明白,首尾該贍,亦自可觀。”[4]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中稱《舊唐書》“論、贊極有佳者”。北宋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時,反多以《舊唐書》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