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傑出的代表,魯迅沒有局限於壹己的人生設計,而是以特立獨行的方式,表現了壹個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在壹些作家、藝術家正為個人名利苦鬥的當下,魯迅的文化選擇對當前文化發展的第壹個啟示是文藝家的社會責任。
1、“以民為本”的悲憫情懷。魯迅雖然是個性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變成絕對的個人主義者,普通大眾始終是他文學活動的關註核心。魯迅的創作壹直是以廣大民眾為本位的,與社會地位最低下的農民保持著血肉聯系,將他們物質上的貧困和精神上的不幸作為表現的對象。
作為充滿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魯迅並沒有“躲進小樓成壹統”,而是將批判的鋒芒指向了傳統社會的陰暗面和舊式文明的殘酷性,並在對苦難現實的否定中為普通民眾尋求生存的理想境地。
2、“反抗絕望”的理想信念。作為知識分子群體中特殊的精神個體,作家的社會責任意識要求他們應當通過自己的創作為每個人創造壹種生存的希冀,哪怕自己的生存境況如何艱辛,也應該拒絕現實誘惑,為自己的民族擎起壹座航行的燈塔。由於社會環境的限制,魯迅的作品雖然也流露了濃厚的絕望情緒,但是他仍然相信“絕望之為虛妄,正如希望相同”。
正是在對“國民性”弱點的批判中,魯迅發現了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的精神力量。
3、“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魯迅生活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飽受外族入侵的時期,面對災難深重的中國,魯迅沒有逃避,而是做出了最有價值的人生選擇。他既可以為了國家的未來而“肩住黑暗的閘門”,也可以為了民族的希望而“我以我血薦軒轅”,將自己的血肉之軀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之中。
擴展資料:
魯迅的人物評價:
1、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2、金良守(韓國文學評論家):“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3、法捷耶夫(Alexander Alexandrovich Fadeyev,蘇聯作家):“魯迅是真正的中國作家,正因為如此,他才給全世界文學貢獻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語言是民間形式的。他的諷刺和幽默雖然具有人類***同的性格,但也帶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點。”他又評價魯迅為“中國的高爾基。”
4、郭沫若(詩人、學者):“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
百度百科-魯迅
人民網-魯迅的當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