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清史稿》是如何編撰的?為什麽說清史草案不是清朝正史?

《清史稿》是如何編撰的?為什麽說清史草案不是清朝正史?

《清史稿》是北洋政府編撰的壹部傳記史書。由於時局的影響,在沒有最後修訂的情況下就倉促編纂,只能算是半成品,不是完整的清史,但能代表清朝的正史。

後世修前朝史是我國的壹種習慣,也代表著壹個朝代的更替。民國初年,北洋政府總是從古代傳統開始編纂清史。時任大總統的袁世凱也非常關註清史的編纂。他建立了清史博物館,並招募著名文人參與編纂。趙爾勛為主編,清同治年間進士,翰林院授編審。歷任按察使、巡撫、戶部尚書、盛京將軍、湖廣總督、四川總督。學歷和簡歷都很耀眼,學術素養極高。由於編纂者都是晚清名人,所以整部《清史》草案仍沿襲二十四史的體例,由表、錄、傳、傳組成。完全是文言格式,和後來的歷史著作很不壹樣。

清史全史的編纂,前後涉及300余人,全書共536卷。這是壹部真正的傑作,資料翔實,可以代表清朝的大部分官方歷史。但由於編纂的曲折,時間又特別倉促,所以書稿無法仔細校對,很多都是壹家之言,沒有經過仔細考證,而且參與編纂的很多人都是清朝遺老,從主觀角度來說並不公平,而且書稿也只是草稿,並不是壹部完整的清朝歷史。

《清史稿》編纂時,國內戰亂不斷,各路軍閥爭鬥不休,袁世凱未能稱帝,繼任者對編纂清史不感興趣,清史館也失去了財力。幸運的是,編輯們向四面八方尋求幫助。東北王?張呢?壹般狗肉?張宗昌?壹般學者?吳直到有了錢才堅持寫清史稿,但他沒有時間修改,只好直接印出來。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也是當時情況下可以做到的機制,為後人研究清史提供了難得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