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於諸葛亮《誡子書》。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壹、釋義: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誌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壹,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誌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誌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麽來得及?
二、賞析: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誌,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壹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壹個“躁”字,對比鮮明。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誌與學習的關系;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壹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擴展資料
1、《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壹封家書,也可以算作古代的家訓。
關於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壹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壹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誌的名篇。
2、在《誡子書》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壹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誌的名篇。
3、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誡子書》,百度百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