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心季心悸是什麽意思?

心季心悸是什麽意思?

中醫病證名稱。臨床上多為陣發性,常因情緒波動或過度勞累所致,並常伴有胸悶、氣短、失眠、健忘、頭暈、耳鳴等癥狀。輕者驚悸,重者心悸,可持續性。

心悸是指氣血陰陽兩虛,或痰瘀互結,心中失養,脈象不暢,使心臟跳動加快,驚恐焦慮,無法決斷。心慌伴有氣短、胸悶,甚至頭暈、氣短、暈厥。脈率不是晚了就是節律沒了。心悸是由於驚恐和疲勞引起的,有時會停止,但不停止時就像普通人壹樣,輕者為驚悸;

如果整天悸動,特別是有壹點疲勞,說明全身狀態不好,病情嚴重者為心悸。震顫也可長時間轉為心慌。心悸的名稱最早見於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稱為“心悸”、“疑病心悸”、“心慌”、“驚悸”。認為主要病因是情誌失調、飲水、體虛、汗後邪氣。

擴展數據:

病因和發病機制:

1,身體虛弱和疲勞

先天稟賦不足,體質虛弱,或久病失養,耗傷心臟的氣陰,或過度勞累傷脾,氣血陰陽兩虛,失去心臟的支撐,以致心悸。

2.被七情所傷

平時心虛膽小,突然受到驚嚇,以致心神動搖,不禁心悸。

3.感受外邪

風寒濕夾雜三氣,為痹。長期以來,痹證反復外感,局限於心。關節痛阻滯心脈,心血運行受阻,導致心悸。

4.不適當的藥物和食物

吃辛辣食物,如肥甘辛辣,積熱化火為痰,痰火擾心神,為懼。或過量或有毒藥物,如烏頭、烏頭或西藥銻、洋地黃、奎尼丁、腎上腺素、阿托品等。當過量或不適當時,可導致心悸和脈象等癥狀。

百度百科-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