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閻(閆 Yán 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後稷之後,以封地名為氏。據《姓氏起源》等所載,相傳有裔孫後稷,承襲姬姓,北周人尊為始祖。12世孫古公亶父又稱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周武王時,封太伯的曾孫仲奕於閻鄉(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後代遂以封地閻作為姓氏。
2、出自姬姓,為周康王之後,亦以封地名為氏。據《通誌·氏族略》所載,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手心上有壹個“閻”字。於是,康王封他於閻城(今陜西省北部壹帶),其後子孫以封地為姓。
3、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後,也以封地名為氏。據《通誌·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成公的兒子懿,被封於閻,後被晉國所滅。懿的後代散處於河洛,漢末居滎陽,其子孫以封地名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滿洲布雅穆齊氏改姓閻,達斡爾族亞爾茲氏改姓閻,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又有閆姓為閻姓的別支說。據《姓譜》分閆、閻二姓。又據《五音集韻》載,閆“同閻義,俗用”。因閆、閻二姓同出壹源,都是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故閆姓和閻姓人家的堂號都是太原,古代他們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壹說閆姓望族居天水)。由於閻姓被“俗用”成閆,就產生了閻、閆二姓,所以在《百家姓》裏,兩姓並存。
得姓始祖:仲奕。閻姓出自姬姓,商末時,周族首領古公?父(又稱太王)有三個兒子:太(泰)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且生壹子姬昌(即周文王),頗得太王歡心,並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為了讓父親的願望實現,就逃避於三吳壹帶。周武王滅商後,除了把仲雍之後封於吳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孫仲奕封在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晉成公的兒子懿被封於閻,後來被晉國所滅,懿的子孫後代於是大都散處於河洛(即黃河與洛水壹帶),結合前面所述,閻姓的發祥地所能確定的至少應有三處,即今河南、陜西、山西等省,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大夫名閻敖,可見閻姓此時已落籍湖北。秦漢時,有閻姓人遷甘肅、湖南、山東、河北等地,西漢末年,有尚書令閻章居滎陽,其子閻暢長子為閻顯,閻顯被封為長社(今屬河南省)侯,後閻顯參予皇室更叠被誅,其子閻穆為避難徙居於巴西之安漢(今屬四川省),是為閻姓入川之始。閻穆有孫名閻甫,被魏武帝封為平樂侯,復居河南新安。甫子閻璞,因西晉壹統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屬廣西、貴州壹帶)並定居當地。閻璞有子瓚為漢中太守而定居陜西漢中,瓚有子亨,為遼西太守,亨生子名閻鼎因仕宦而遷居今北京壹帶,後死於劉聰之難。閻鼎子閻昌逃奔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後其孫閻滿壹支徙居河南,又從中派生出甘肅天水、敦煌等支派。閻滿之孫有閻善,因仕宦雲中鎮將而徙居雲州盛樂(今內蒙自治區古和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後五胡亂華,閻姓被迫大舉南遷,再經過隋唐,閻姓在江南的分布更廣,盛唐時,閻姓在太原發展成壹大望族。宋元時,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閻姓進壹步向華中、華南、西南播遷。明時,作為洪洞大槐樹的遷民姓氏之壹,太原閻姓亦有遷今山東、河南、陜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閻姓已分布於全國各地,並有閻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閻姓分布廣泛,尤以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閻姓約占全國漢族閻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閻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
■歷史名人
閻姬:漢代河南滎陽女子,於東漢安帝時貴為皇後,統禦六宮。安帝駕崩後,與其弟閻顯廢立太子,她臨朝聽政,其兄閻顯任車騎將軍,***掌國家大權,不久事敗而被誅。
閻元明: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南北朝時,北魏隨郡太守。
閻立德:雍州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唐代畫家、工程家,與其父毗皆擅工藝、繪畫,馳名隋唐間。
閻立本:閻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畫家,他繼承家學,並師法張僧繇、鄭法士,而能變古象今,擅畫人物,尤精寫真,兼能書法,存世《歷代帝王》、《步輦》、《職貢》等圖。
閻次平:宋代畫家,其擅畫山水、人物,尤工畫牛,頗為生動,評者謂其“仿佛李唐,而跡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圖》等。
閻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時名臣,曾鑿渠引唐河水百余裏,既通航運輸,又灌溉農田,利國利民。
閻爾梅:明末江蘇沛縣人,明亡後積極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工詩詞,其詩多感懷時事,格調蒼涼,有《白耷山人集》。
閻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學者、考據家,他曾參加《大清壹統誌》的編寫,長於考據,確證了東晉梅賾所獻的《古文尚書》為偽書。有《日知補正錄》等。
閻敬銘:陜西人,清代名臣,曾歷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因反對修建圓明園而被革職,以善理財著稱。
閻書勤:農民出身,習“紅拳”,精刀術,為“十八魁”之壹,後拜趙三多為師,聚眾達三千人,反對洋教,攻打教堂,仇殺教士,1900年8月,於犁園屯戰役中被俘,在臨清被清政府處死。
閻紅彥:陜西省安定(今子長)人,紅軍將領,1927年清澗起義後歷擔重任,1955年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閻錫山:山西五臺(今屬定襄)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同盟會會員、國民黨元老、辛亥革命後任山西都督,盤踞山西近四十年,國民黨逃到臺灣後,曾任“國防部長”,1960年在臺北病故,終年77歲。
■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閻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後。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閻氏,應為唐叔虞之後。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閻氏,應為唐叔虞之後。
2、堂號
右相堂:唐朝閻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當時姜恪因戰功封左丞相。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贊嘆。
日月堂:江蘇省沛縣、豐縣閻氏宗祠堂號為“日月堂”,含有閻爾梅及其後裔不扶清,反清復明之意。
此外,閻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天水堂”、“河南堂”、“丹青堂”等。
■宗族特點
1、各支閻姓之間並沒有形成嚴格界限。閻姓盡管所出不同,但都因受封於閻鄉而得姓,壹些由閻姓人自己編修的家譜也不能正確區分自己出自何支,這說明閻姓的早期歷史並不可考。
2、閻姓發源於我國北方,歷代也主要繁衍於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是壹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3、閻姓家乘牒譜分支甚多而精細,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有典籍佐證,記述閻姓起源最詳細的古籍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洋洋灑灑數千字來記述之,為他姓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