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湘南起義部分隊伍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後,國民黨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眼中釘,千方百計拔掉。在第壹次或第二次軍事“鎮壓”失敗後,他們實施了經濟封鎖,企圖餓死、凍結和困住紅軍。
為了準備第三次反“社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當地黨組織積極發動群眾上山送糧。上山拾糧也成了紅軍的壹項經常性工作。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朱德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糧。朱德的扁擔是當時朱德用來挑糧食的。《朱德扁擔》見證了朱德與將士同甘共苦的情懷,是抗戰勝利的保障之壹。
擴展數據:
完整的文物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主辦的2010首屆廉政文物展,在全國範圍內共借出370余件文物,其中就有這件“朱德桿”。包括48件壹級珍貴文物,涉及古籍、書法、繪畫、青銅器、瓷器、竹簡、碑刻、生產工具、生活用品、書信手稿、珍貴照片、文獻等不同類別。
在展覽布局上,以時間為線索,分為歷史鏡像和廉政風貌兩個部分。第壹部分反映了歷史先賢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第二部分清晰展現了中國* * *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中,不斷探索反腐倡廉建設的規律,不斷豐富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論和實踐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