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國是壹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已經學了四首著名的詩歌:唐詩和宋詞。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我們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裝,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3.我國有各種傳統節日,很多東西有各種風俗習慣,每個地方都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但是我仍然最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
4.春節期間可以收到象征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清明節過後,可以祭拜已故的親人;端午節過後,妳可以吃到又甜又軟的粽子。中秋節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和賞月的時候。重陽節是爬山戴山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給我的印象最深。
5.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被皇帝侮辱,被高官欺騙。他非常難過,當天晚上就投河自盡了。人們知道這個消息後,紛紛趕到河邊,登船打撈屈原的屍體,但是他們做不到。人們怕屈原的身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到河裏,讓魚蝦吃粽子。從那時起,人們就把這壹天稱為端午節。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6.中國每壹種傳統文化都有歷史背景或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7.中國是禮儀之邦,儒家文化是禮樂文化,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所以禮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狹義上講,禮儀是指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規範,而從廣義上講,它包括符合道德要求的治國理念和法規制度,以及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交往方式。儀是儀式的形式和外在表現,最直觀,最容易引起人們的註意。正因為如此,人們總是喜歡在禮的外在形式上下功夫,而往往忽略了禮在生活中的內涵。
8.在看《中國傳統禮儀概要》這本書之前,我還誤以為表面的形式就是禮儀的全部,以為學了壹些禮儀行為準則就掌握了禮儀的要點。現在我明白了,那些只是儀式的身體,外在的形式只有服務於內在的思想才能有生命。真正懂禮的人,壹定要把禮藏在心裏,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會有壹種發自內心的氣質和魅力。而那些只註重外在形式而忽視自身修養和沈澱的人,只是“偽君子”。魯繼位五年,拜晉國國君。自始至終,他進退有度,舉止得體,言談禮貌,相當得體。各種表演都與傳說中的魯大相徑庭。對此,女大叔不以為然。他說:“這是儀式,不是典禮。禮,所以保持國家,執行它的法令,沒有損失它的人民。此法令在家,不能取;有兒子的家庭,可以用;強奸大國聯盟,辱罵小國;造福他人很難,但我不知道他們的個人利益。辦公室分四分,民以食為天。
9、想到莫於眾,未至終。作為君主,很難向他伸出手,對他不表示同情。儀式的結束將取決於此,面包屑並不急於學習樂器。有禮貌也不錯吧?“呂後的表演只能算“器”,不能算“禮”。齊女舅對的回答說明了“禮”與“器”的本質區別。在女七叔看來,禮是維系等級制度、社會秩序和國家穩定的基礎,不能遺漏任何東西,而儀則是表面之物,屬於細節。但女七叔對禮儀的看法難免有些絕對。禮和禮儀應該說是相互的,思想總是可以借助壹些形式表現出來的,“禮儀”在很多場合和語境中同樣重要。《論語》中有這樣壹個故事:棘子成問子貢:“君子只是壹種品質,何以為文?"子貢說:"很抱歉,主人是位紳士!我不能和妳說話。文字質量還是不錯的,質量還是不錯的。老虎和豹子仍然和狗和羊壹樣。“季子誠認為,作為君子,只要自己素質好,就不需要外在的文采。但子貢反對這種說法。
10,他認為,好的品質要有合適的表現形式,否則,品質再好也無法表現出來。孔子曾說:“質勝於文,文勝於質。溫柔,然後君子。”文學與素質均衡發展,兩者相映成趣,既樸素又文明。這次是君子風度。可見,內心的想法只有通過外在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展現出來,而在與人交往中靈活運用正確的禮儀行為,往往會給人以熱情有禮的印象,這也是體現壹個人文化素質和修養的重要方面。
11.人要想在社會上和諧相處,就必須懂得和懂得禮儀。但在當今這個以快為“時尚”的社會,很少有人會區分“禮”與“禮”,更不會靜下心來學習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自己的內心,陶冶自己的情操。官場、職場、學校禮儀培訓速成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禮儀已經成為壹門操作性和技術性的學問。我們曾經有崇尚道德的優秀傳統,現在卻出現了嚴重的倒退,只註重外表,忽視品質,忽視靈魂。
12,禮貌應該是文學與素質的完美統壹,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和理解才能達到。任何禮儀教育都應該強調禮儀的本質功能而不是僅僅追求外在規範。聖賢以人之誼為禮儀之規,君子見禮知人情。如果我們只把禮儀當禮儀,而不了解禮儀背後的人情,那麽禮儀就不會成為世界上毫無意義的假習俗,又有什麽意義呢?在中國這個傳統的禮儀之邦,民族“禮”曾經在人們的社會交往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現在逐漸被人們忽視和遺忘,不斷受到西方禮儀文化的沖擊。
13.縱觀中國傳統禮儀的發展歷史,雖然其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傳統禮儀的精髓仍然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為當代大學生,要肩負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認真學習傳統禮儀文化,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範,懂得稱呼、介紹和問候;如何穿著得體;如何與各種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換地方時遊刃有余,自信地與人交流。在現實生活中,要按照禮儀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內誠外顯,內智外顯”,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培養良好的人文精神。真正名副其實的“知書達禮”。
14.中國的禮儀不同於西方。在西方人眼裏,禮儀通常指的是壹種習俗,是根據民族或地域差異來區分的,他們更註重禮儀的細節和形式,有壹些量化的標準。中國的禮儀是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的壹部分。在中國人眼裏,禮儀是壹種能夠團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精神,是社會生活中壹切行為的規範。強調禮是內心尊重的自然表達,提倡真誠、樸素、自然。總之,東西方禮儀各有長短,我們應該互相學習。